文/王漫
导语:
我泱泱大中华,乃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留下许多精妙的故事,浩如烟海。作者只撷取其一部分,分享给文朋诗友,命名《文海撷浪》。
文海撷浪<之卅六>李调元对联趣事
①小调元,巧对消师气
李调元幼年时,其文采就初露锋芒。某年夏天,李调元和三个村童上树吃桑椹,把桑枝桑叶弄得满地。私塾中的一位老先生见后十分心痛,随即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罚他作对。联云:
蚕作茧,茧抽丝,织成绫罗绸缎暖人间;
意在训斥李调元等不知桑叶的用途,不该随意糟踏。
李调元毫不迟疑,应声对出下联:
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老先生听了,怒气稍消,复出一联:
四口同圖,内口都属外口管。
此联是个精巧的拆字联,又意谓着学生要受先生的管教。李调元抿嘴一笑对道:
五人共傘,小人全靠大人遮。
老先生捋着胡须,随手把手一挥,说:“好吧,读书去吧!以后不要再胡闹!"
②好学政,巧应候补道
乾隆初,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路经湖南。湖南巡抚有意结识,便召集文人骚客,在洞庭洞畔设宴接风。席间,有个候补道想炫耀才华,吟出一联,请李学政对下联。联云: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宗师由何而来?
李随即答对: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候补道暗道,李气势与才学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又出一联:
四维羅,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此联将字一拆一合,且流露讽刺之意。哪知李学政冷冷一笑曰:
弓长张,隻隻雙,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
此联不仅拆合相对,而且巧用《西厢记》典故,堪称绝妙。
③谐音联,长老求助学政
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看到一座古刹,钟声阵阵,烟雾缭绕,甚是兴旺,他便走了进去。庙中长老闻讯亲自出迎,并领他到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然后请到方丈室用丰盛的素宴款待。
席间,李见长老几次欲言又止,便主动问他有何心事。此时,长老拿出幅画,言明此乃师父遗作。李接过一看,画面就是三两枝出水荷花。但笔法简洁,晕染得法,恰似真的一样。
据说,师父作画不久,江南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师父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随即把笔放下,并说:我走后,若有人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奇才。言毕扬长而去。
李调元听后,兴趣陡增,一眼看出这七个字,无论倒念顺读,其字音都是一样的,难怪唐伯虎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提笔写出:
书临汉字翰林书。
同样是倒顺念都是同音。从此,这幅画成了镇寺之宝。
人物简介:
李调元(1734年一一1803年),清中期大学者、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绵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与其父李化楠和弟李鼎元、李骥元享有“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的美誉。才华横溢,为官清廉,有关其趣闻逸事广为流传。
李调元名对:
蜘蛛有网难罗雀,<其父〉
蚯蚓无鳞欲变龙。<调元>
手足相残,捉乎?<夫人>
心血来潮,恤之!<调元>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饥鸡盗稻童筒打,<农妇>
暑鼠凉梁客咳惊。<调元>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内人在内,不可大意!<夫人>
汝女由汝,何须小心?<调元>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曹子建七步成诗,<其父>
李调元一时无对。<调元>
文海撷浪<之卅六>一一《写作自律训练营》
第二周第3篇文。
网友评论
知诗人。
分享篇,
汇友人。
棒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