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可复制的领导力》培训班,有学员分享:“OKR是个好东西,但不是全新的东西,相信我们之前或多或少都有使用的痕迹和逻辑。干中改,改中干。”
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那我们来说说OKR的痕迹和逻辑,说说我们身边的OKR。
先说逻辑,我们之前学过的游戏改变领导力,之后马上又学习OKR,他们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游戏化组织四大特征:宏大的目标、清晰的规则、及时反馈和自愿参与。
——这个宏大的目标,就是O,明确的目标。目标要远,要高大,这样团队成员都能看到。像太阳、山峰一样的高大宏伟。
——清晰的规则,就是我们讲的OR,是关键结果,考核衡量的标准。什么叫及格,60分,什么叫优秀,85分。当然不同的游戏就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及时反馈,就是我们的周五“啤酒派对”。我们习惯于开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议,很少短周期的短会议。每周一次,相对来讲比较及时。我们习惯于严肃的会议,不善于轻松的神仙会议。啤酒派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有啤酒,没有啤酒饮料也得有。
——自愿参与,就是不断地思想工作,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深入地沟通,以达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让这个宏大的目标更加清晰,大家更愿意参与。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不为眼前利益,越是不为自身利益出发的目标越是宏大。把个人的小小行为和成绩,放到解放全人类的蓝图中,我们工作的意义就突显出来了。
看看我们身边OKR。
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现在听到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都是宏大的目标。
拿这次疫情来说,让大家坚守在家,看是小事,但确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战斗,“睡觉也在为国做贡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外资公司,周五都可以着便装,就是给大家营造轻松的氛围,放松下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很多国企、机关,经常会开一些务虚会,神仙会,这些都是在筛选阶段性的目标。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身边很多标语,就是在做宣传,做沟通,做到上下统一思想,一致行动,找到了意义,最后大多自愿积极参与其中。
OKR本身不难,难的是把它变成一个工作系统,协同作战,自愿参与,这就是领导力。
2009年,笔者在外企工作,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习OKR。当时做过一个工作案子,现在拿来比照发现,与OKR的工作法有80%以上的相似度。相比来讲,不足的地方就是OKR的准备会议不如书上讲得那么系统完善;好的地方就是后期执行,尤其在系统推进和自愿参与环节,做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有机会一定把这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参照OKR工作法来跟大家分享。
2020年2月19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