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了三年,终于还是被时间追上了,还是该和《轻院青年》说再见了,还是要在我最骄傲的“我是轻院一青年”的前面加上一“曾”字了。这“曾”字一笔一划都如此苍劲,竞也浸透了三年光阴。
2011年9月15日,小雨淅沥,秋意渐浓。我满怀揣着对大学的期待,载着一后备箱的梦想,来到泥泞不堪的校园。那时,在这里没有见到梦里出现过的郁郁葱葱,心里满是失落。我并不知道命运早已安排好《轻院青年》等着和我相遇,也不知道那一场邂逅之后,便是三年陪伴,一生牵挂。
那一年,《轻院青年》20岁,嫣然如花。是两位学姐介绍我跟她认识的,她娉娉袅袅,亭亭玉立,让我一见钟情。欲进编辑部,当然要经过层层考核,清楚记得,第一轮笔试,我写的是《后青春期的诗》,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的确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刚进大学,哪来的什么资格说自己已站在了青春尾巴上?接着两轮复试,谈不上过关斩将,但每轮考核过关带给我的惊喜,至今仍足够我回味一遍又一遍。
2012年10月25日,竞选部长,我说,编辑部对我来说是一个,笑便笑的日出云开,哭便哭的震天动地的地方。是的,我爱这里,愿与她共进共退,无怨无悔。也是缘于这深爱,我曾两个暑假留校,尽我所能,把这里蕴涵的思想传递下去,把这里培育的精神传承下去。且不说这里的人儿是多么可爱,就那些字字推敲的一期期简报、句句斟酌的一本本期刊、一张张宣传板、一份份策划书、一场场活动……点点滴滴的回忆,都如繁星般闪烁,点缀着编辑部的夜空。
2013年10月20日,从学长学姐手里彻底接过编辑部工作的重担,从此,我不再是懵懂无知,事事需要呵护的孩子了。我已成了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编辑部工作经验的“老人家”,我要告诉他们前辈们告诉我的话:编辑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穿的华丽外衣,我们在编辑部一天就要为编辑部的荣辱负责。
铁打的编辑部,流水的我们。
终于,今天到了,我该和《轻院青年》编辑部认认真真地说再见了。
三年,编辑部早已如盘虬的老树根,深深抓着我心里的每一寸土地,无论贫瘠亦或是肥沃。23年来,有多少人深爱着编辑部,为她哭,为她笑,为她狂;有多少人的青春与编辑部紧紧相连;有多少人把编辑部当作在大学保持写作习惯的救命稻草……而我能与她携手前行过三年,与我而言这刹那便已是永恒。
我要认真与她说再见,因为我怕说了再见可能会再也见不到。我要牢牢记住她一撇一捺挥下的“这里蕴涵一种思想,这里培育一种精神。”我不怕她忘了我的名字,因为我仅仅曾是轻院一青年。因为,千里筵席终散场,青春、梦想无崖疆。
2014年6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