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易经x葛吉夫律动体验营”,用空拍机(无人机)来说明“风地观”的风,飞过之处从高临下地面风光一览无遗,中午在前往餐厅的路上,好友杨锦聪分享说不妨用老鹰来比喻会更好,他就是从从老鹰的飞翔中获得灵感创作了《牠所翱翔的天空》,可在Spotify 或虾米音乐线上聆听。
我觉得用老鹰来形容比风更为贴切,因为“观”的本字为“雚”,甲骨文的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眼睛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看起来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演变到金文时基本承续了甲骨文字形而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见”另造“观”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这正是我们把“观卦”应用在“律动”的学习上最主要的原因。
当天主要练习的是“观卦”的前三个阶段:童观、窥观与观我生,标志着我们观察力的三个阶段,在成长的路上多少时候我们像小孩一样只是好奇的看着该学习事物,然后船过水无痕,看过看完没留下印象,有学等于没学只是满足“皇后(被动注意力)”的好奇。有些时候很想学会某些技巧或能力,而带着“国王(主动注意力)”去搞清楚弄明白,这时用的就是“窥观”。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课程的学习上“童观”的学员多,“窥观”的学员少,而这注意力的质量影响着学习的成效与深度,而我一定会用种种方法至少让学员保持在窥观以上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能来到更高的“观我生”的就更少了,而且没有经过说明与锻练很少人会这样做(或以为自己早就这样做了),这是“自我观察”的开始,“记得自己”与“主观(自我)意识”的基础。
所以学员动作组不出来,舞跳不好我不那么在意,因为这对生命的成长与蜕变没啥影响,但是注意力没有来到“窥观”是学不到多少新事务,而能保持“观我生”则进步快速成效丰硕。所以我总是想办法尽量让学员保持在“观我生”的状态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可以30分钟教完Tibetan melody ,60分钟教会Assyrian women mourners ,一天教完multiplication 9th October 。而这都是因为学员们都用上了他们较高的意识状态和“国王”的主动注意力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