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页四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42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无法提供克服这种创伤的好方法的。如果失败意味着你缺乏个人技能或者潜力,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如何面对学术上的失败-----在一门新课程中考了低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出所料,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他们不会再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了。既然你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他们还说自己会认真考虑一下作弊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考好,你就得另辟蹊径。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获得了一个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卷子。和往常一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吉姆•柯林斯( Jim Collins)在《从优秀到卓越》( Good to Great)中讲述了美国企业界发生的一个相似的故事。当宝洁( Procter & Gamble)公司在造纸业突飞猛进的时候,当时美国造纸业的领头羊斯科特纸业公司( Scott Paper)放弃了竞争。他们没有选择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站起来抗争,只是说:“哦,好吧……至少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不是最差的。
在经历失败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尝试修复自尊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让我们回到约翰•麦肯罗的例子上来。
失败从来都不是他的错。有一次他输掉比赛是因为发烧了,一次是因为后背疼,一次是因为外界对他期望太高,另一次又是小报八卦害了他。一次他输给了一个朋友,是因为他的朋友恋爱了但他没有。一次是因为他比赛前吃了太多东西,一次是因为他太胖了,另一次又是因为他太瘦了。一次是因为太冷,一次又是因为太热。一次是因为他缺乏训练,一次又是因为训练过度。
他最痛苦的一次失败,是1984年的法网公开赛,至今他想起来都彻夜难眠。为什么他在2比0领先捷克选手伊万•伦德尔( Ivan Lendl)之后反而会输掉比赛?根据麦肯罗所说,这不是他的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一名摄影师摘掉了他的耳机,所以场边一直有噪音传过来。
不是他的错。所以他没有去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管控能力。
著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登( John Wooden)曾经说过,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你并不算是个失败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认错误你仍然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
「I,重述知识」失败是他们的错误
人们的失败永远是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这句话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这句话是成长思维模式的用语,但这句话仍然有些偏颇,我们仔细来看一下。
一件事情的失败或者成功有无数的原因构成,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有句老话就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这三者因素中,最大程度可以被我们控制的只有“人”这一项,而且是当事人-我们自己。所以失败后,最主要的归因如果能够从自身寻找,可以获得的潜在的进步空间是最大的。当工作进展不顺利不顺利的时候,从自身出发可能的原因有:没有在团队内部协调好、没有预留充分的时间、没有做好预案、自己闷头干活没有请教领导等等,每一点我们都可以去寻找更优解去改善境况。如果你从外部找原因,也可以找一大堆,比如:是领导给的任务太多了,这不算我份内的事情,都是别人不配合我等等,这种原因挖掘的越多,你估计内心越崩溃,让自己负能量爆棚。
成长型思维更倾向于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认知事物,寻找更优解;而固定型思维在面对失败时习惯去找推脱只由,他们的内心就能因此解脱舒适吗?恐怕结果不太乐观。学习成长型的思维方式不仅能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真正的内心满足感。
不过还是要提示一下:毕竟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如果把凡事归于自己努力不足,那估计再强大的人都会被压垮吧,过度可能反而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不利于成长。
把握好度,相信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
「A1,激活经验」失败者常用语言
关于失败,或许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位,也或许没有失败者,但会有一些人经常会面临事情出现这样那样纰漏,那样的时刻TA通常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收集失败者语言)
然后请反思,你自己中招了几句呢?
情景1-学习:在学校-考试成绩公布了,考的不太理想。
他可能会这么说:都是这次题目太难了,考的太偏了;这次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这次是因为那个监考老师特别讨厌,一直走来走起;这次是因为旁边那个人一直在晃动,分散注意力;虽然考的不太好,但是那个谁这次考的也很差,我比他好;
工作后-今天好累啊,晚上先犒劳一下自己,明天再学习吧。
他可能会这么说:室友都在玩游戏,我也放松一下吧;昨天学习太累了,今天先休息一下吧;上周学习的那个知识也没有什么用处,算了不看了,反正别人也都一样;
情景2-工作:工作成果出来了,没有预期的那么满意。
他可能会这么说:这次项目任务太重了,都怪人手太少了;老板太不公平了,怎么有这么多活儿要干;事情本来就没法圆满,老板太苛刻了;
情景3-生活:
他可能还会这么说:今天这顿饭做的不好,以后不做了;今天不想跑步了,挺累的,5公里跑不完也不好意思,还是别跑了;那谁的文章写的很好,我还是别写了;
仔细去看失败者的说话模式,他们习惯了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找台阶。一种是通过找寻外部原因,这种称为“归隐谬误”,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错;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去向那些不那么好的人看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失败不可怕,但如果深陷这种模式却不自知,相当于自己断了进步的空间。
补充阅读
在第二章结束时,有9个问与答,我挑选了其中两个,一个为今天的拓展阅读,一个为明天的一个拆页。
P54
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我发现自己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很多人都发现他们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要素。为了更简单地说清两者的区别,我将思维模式说成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人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可能认为自己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力是可以发展的。或者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里,人们是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