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有效的前提是“平等”而非“权威”

家庭教育有效的前提是“平等”而非“权威”

作者: 邵真 | 来源:发表于2022-10-29 21:03 被阅读0次

    一个15岁的男孩子,竟然动手殴打了自己的双亲,令人十分匪夷所思。

    由于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而孩子的母亲,开始时一直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的积怨越来越多,最后,他把拳头挥向了自己父母。

    其实,孩子公然挑战家长“权威”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孩子整天玩手机,我用了所有的办法都没能制止他,最后只好没收了他的手机。至此母子之间就像仇人一样,很少说话,一说就吵,我很无奈,很痛苦,有时候觉得我这个当母亲的做得太失败了……”张女士无奈地说。

    “我女儿只要一听到我们问她的学习情况,就低头不语,任凭我们磨破了嘴皮。”孩子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也让于女士感到束手无策。

     “我和我爸妈之间存在很深的‘代沟’,他们不了解我的需求,我也听不进他们的意见,”

    不仅家长觉得与子女沟通存在障碍,孩子们也觉得和家长缺乏有效的交流,他们受不了父母硬邦邦的说教和强加给自己的观点,于是便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情绪。

    父母一定要正确行使家长权威,一般情况下应有以下表现:向子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遵守。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支持和肯定,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

    他们对孩子表现出热忱和爱心,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子女共同讨论问题。

    这种高控制、情感上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

    对于大部分中国家长来说,“权威”与家长制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中尊崇的孝顺和长幼有序的观念,长久以来容易造成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子女绝对服从的教养模式。

    而“朋友”代表一种平等的地位与关系,包含了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形成了对传统的家长制教育的挑战,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格外受到重视。

    但是,家长的权威与朋友角色不是对立的。如果以后者代替前者便是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因为家长有权利而且有责任去管教子女,从而使孩子们走上人生的阳光大道。

    做到尊重孩子,是家长树立“权威”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家长和孩子才能实现沟通的畅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让子女形成强烈的规范意识,从而成为孩子行为的楷模或“权威”。

    家长如果总是习惯了对孩子居高临下,话语中含有强迫的味道,不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有时还会说一些过激的言语,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样以来,家庭教育会越来越无力,家长“权威”也将因此而逐渐失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有效的前提是“平等”而非“权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dc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