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鱼(8)

作者: 胖老吴 | 来源:发表于2024-06-07 18:33 被阅读0次

25

2021年的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成了最大的车展。

萧振团没预料是这个结果。早上起得很早,带了很多东西,有给爷爷买的,有给几个姑姑的,也有给二伯的。车后备箱塞满满的。当然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他父母帮他准备的。但是萧典一醒得晚,小丫头好几个月没见爸爸了,很兴奋,到了晚上十一点才睡着。等她醒来,吃完早饭收拾好,到了上午十点多了。

上了高速公路就开始堵。平时从家里去趟雪野湖,市内二十分钟,高速公路半小时。堵到十一点半走了还不到一半。被困在家里的人们,对出门旅游的渴望,从这漫长的车流中,可见一斑。中间箫勇和爷爷打过好几个电话。等到了下高速的时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出口处有防疫检测。每辆车,每个人都要检查。今天到雪野湖旅游的人次中午十二点前已经超过六万人。每个人都要检查,可想而知。

和上次来不一样,那一次景区内没有游人,空旷得很。今天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找个车位很困难,路边已经侧停了好多车。萧振团观察一番,大都是年轻父母带孩子来旅游的组合。

萧振团到了萧家屯,一看更挤,无法把车开到爷爷家门口。正着急,箫勇来了。引着他把车停在停车场一个预留车位上。说这是爷爷一早就给占好的车位。爷爷拿了个马扎,从上午八点就坐这地方占车位。让他回家等他不放心。是箫勇忙完了,说他来占位,爷爷才回家。

萧典一下车后,抱着一个盒子就朝箫勇家跑去。这是她要送给萧典强的礼物,是一套德国厨具刀。不知道原来是谁当礼品送给萧振团的,有两套。萧典一回家后,就闹着切萝卜。家里的菜刀太大,姥爷姥姥不敢让她用,就发现了这两套道具。拆了一套,选了长刀让萧典一用,另一套就被萧典一拿到自己的卧室,说要送给萧典强当礼物。昨天下午萧振团接她时候,忘了这事,走到半道又折回去,专门去拿了这套刀具。

萧振团喊道:“一一,人多,别跑!一起走。”

箫勇哈哈一笑:“让她去吧,在咱村就是能瞎了你,也瞎不了她!”

萧振团一想也是,没再管她。主要是来不及,转眼间,在人流中不见影了。

“今天游客怎么这么多呀?”

“从昨天晚上就多了。很多人带着帐篷来了。早上采摘那会,才要命呢!”

箫勇帮着萧振团把后备箱的东西拿出来,先到了爷爷家。老爷子看来是真累了,嘴里问:“一一呢?”身子却不动地方。萧振团把东西放下,和爷爷说了几句。今天是三姑在家,把东西收了后,说得回家去了,爷爷说了这两天在箫勇家吃,我晚上再过来。

萧振团去了卫生间,洗了脸。箫勇说,饭菜早准备好了,就等你爷俩了。爷爷一下子没站起来,萧振团赶紧扶了一把,问:“爷爷,你不舒服?”

箫勇笑了:“大爷爷身体好的呢!这是累的,大爷爷今天出的力是不是够一年的?”

爷爷也笑了:“你们这些当官都干什么吃的!我要不护着,俺孙子来了都没地方停车。”

萧振团还要去拿酒,箫勇说抓紧走吧, 都准备好了。他带着萧振团送给二伯的东西,萧振团扶着爷爷,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来到箫勇家。

萧典一和萧典强在门口,远远看见,跑过来。嘴里喊着:“老爷爷,老爷爷,我可想你了。”

把老头乐坏了,拉着萧典一的手说:“好好好,老爷爷也想你呀,又长高了呀!”

午餐很丰盛,但是这俩小家伙还是闹着箫声举和他俩又做了一个酸菜鱼。

大家都没多喝,爷爷就喝了一小杯。箫勇说这游客比新冠之前还要多,怕有什么事。晚上再好好喝。

吃完饭,箫声举把爷爷送回家。萧典一跟着萧典强出去疯了。箫勇就领着萧振团来到了蔬菜基地。排队的人群好长呀!

箫勇问卖采摘票的一个小伙子:“今天多少了?”

那小伙子很精神,说:“过四千了,刘工刚才过来说,最多卖五千之后,就要停止了。说是会伤苗。小尤她们几个已经去门口给游客解释了。”

箫勇说:“这事听刘工的。”然后带萧振团进了蔬菜基地。外面排队的人很多很拥挤,里面人也不少,秩序却井然。采摘的人多是妈妈带孩子,爸爸的任务是站在一边拎方便袋看戏。

萧振团问:“刚才那个售票员是不是说今天采摘的只能是五千人?”

“已经超了,其实每天三千人来采摘,就有可能带来无法控制的损伤。昨晚小刘专门给我说了这事,今早村里采摘的时候,比平时少采摘五分之一,专门应对这次采摘高峰期。”

“收入可观呀,五千人就是五十万元,超过很多大商超的现金流。”

“账不是这么算的。其实他们采摘的蔬菜值不了多少钱,就怕损伤。你看这娘俩这么开心,再看旁边的那个姑娘多紧张呀。”

萧振团一看却是如此。采摘的是一个和萧典一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和她妈妈,在摘荷兰豆。小姑娘很仔细,低头弯腰寻找成熟的;但是妈妈下意识要用手拔拉,每次抬手,边上的那个姑娘是工作人员就提醒一句。

萧振团原来没注意这事,通过基地内这些采摘游客的各种表现,发现还真一个非常棒的生活体验。

也怨不得箫勇他们敢在负债率这么高的情况下,还敢大手大脚,还敢继续负债。肥肉就在眼前闪晃,肥肉下面的铁夹子太容易被忽视了呀。

在展示区找到了萧典一,她正缠着萧典成找她的那个大南瓜。那个南瓜已经卖掉了,萧典成想用另一个哄过去,被萧典一较真了。不断求饶,承诺,后天要栽三棵南瓜,到时候专门去叫萧典一来看着,这才过关。

箫勇笑着对萧振团说:“我放心了,等咱俩老了,这基地有一一这个鬼丫头看着,跑不了呀。”

然后给萧典强说:“你带一一玩,别下湖!我和你大叔说点事。有事来这里找我们。”

又对萧典成说:“你去把刘工找来,去休息室。”

就带着萧振团来到了休息室。

26

刘工,名字刘成祥。是基地的总工,是箫典霞马上要举行婚礼的丈夫,就是那个被破例接收为特殊村民的研究生。

小伙子进了休息室后,一头大汗,说到:“主任,今天比预计的还要多。明天早上采摘量得调整为三分之二。”

箫勇说:“行,这事你安排。叫你来是想了解一些关于基地种植的一些技术问题。赶紧去处理下手里工作。”

刘工:“好的,我得去门口,给售票的再叮嘱下,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我看排的这队伍,解释不好的话,会有麻烦。还有就是明天预约人数调到一万人以下。”

说完就走了。进门后看了萧振团一眼,也没打招呼,自然不知道萧振团是谁。

箫勇趁这空,把刘工的事情给萧振团说了下。萧振团有点吃惊,一个研究生居然愿意到农村来工作。有点意思。

刘工回来后,箫勇才把萧振团介绍给他。刘工经常在和箫勇谈工作时候,听箫勇提起萧振团的名字,知道对箫勇的影响很大,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多少。

箫勇说:“基地种了这么多蔬菜,我天天挂嘴上,小刘这阵子也给说了很多,说实在的我是越听越糊涂。振团你来帮我了解了解,我先开个头。小刘,我听很多人说咱们的蔬菜是大棚蔬菜,虽然咱们的检测报告是高品质的,实际上没有老百姓自己菜地里种的好。我知道这说法不靠谱,可是说服别人的关键在哪里呢?”

刘工喝了口水,说:“很多人这样误解很正常。因为他们不了解咱们这个蔬菜基地。一般大棚种蔬菜,是为了留住温度和湿度,让蔬菜的生长期更长。咱们基地根据蔬菜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控制了生长环境,是为蔬菜提供不停歇的生长状态,有本质的区别。”

萧振团问:“基地的蔬菜从发芽开始,就是一直长?”

刘工笑了一下说:“蔬菜也是生命,是生命就会有新陈代谢,就会有生老病死。蔬菜也要通过光合作用自然生长,也会通过呼吸作用正常消耗。只不过不在基地生长的蔬菜,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还有用更多的自身能量和气温、湿度、病虫害、土壤等等不利因素进行生存竞争。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严重受损。于是在自然环境下长出来的蔬菜,品质就被夹杂了很多杂质。”

萧振团有点明白了,问:“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像一头和牛,身体上部位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运动的多少不同,以至于各部分的牛肉品质就不一样。肋眼、上腰、脊肉可以做牛排,牛腩只能炖萝卜?”

箫勇笑了:“振团,没想到你还挺会吃呀!”

刘工说:“萧叔这比喻很贴切。牛肉营养成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各部位在烹饪和吃的时候感受不一样。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普通大棚里,还是咱们基地里种出来蔬菜,营养成分都是一样的。质量差别之一是杂质占比,之二是食品安全和食用体验。”

箫勇明白了:“杂质越多,质量越差呀!”

刘工笑了笑:“基本是这样,也有例外。比如宁夏大学方教授研究的富硒西瓜,在正常西瓜生长的同时,提高了硒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有益。”

箫勇连连点头:“明白明白,就像听人说,给鸭子喂中药,烤出来鸭子都能延年益寿。”

“动物这块我研究的少,给鸭子喂中药是否能提升质量不敢断言,常识来说应该意义不大。咱们基地一多半蔬菜是无土栽培,不受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所以这些蔬菜品质就是无机标准蔬菜。大棚蔬菜,就没法比了。这是咱们基地和大棚蔬菜第一个本质区别。”

箫勇说:“对了,就是味道。我原来和人家谈的时候,他们总以咱们是大棚蔬菜,味道不如普通蔬菜好为理由,可劲压价。”

“这是另一个误区。他们并没有对比和尝试,就用普通大棚蔬菜来对标咱们基地蔬菜了。基地蔬菜选用的品种都是极高品质的品种,同样的品种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种植,长出来的蔬菜品相味道都会比基地蔬菜差很多的。因为自然环境的温差变化,病虫害等等各影响,成熟慢,变异大。就拿西红柿来比喻。老品种的西红柿,现在很难找到了,原因很简单,不适宜种植。产量低,抗病虫害性能差,腐烂度高。为了增加产量,历经多代培育,都变成了新品种。这些品种即便去自然环境中种植,也没了原来老品种的味道。想反这些老品种如果能种在咱们基地里,味道绝对好,产量也可观。就是要经常选种育种,经济成本很高。咱们基地现在种植的是草莓西红柿,吃起来绝对比老西红柿味道好。主任和萧叔你俩等一会,我去摘几个过来你们尝尝。”

刘工说完,就出去了。

箫勇站起来给萧振团添了茶,说:“振团,今天你得用心,这小子说起来一套套的,我听几句就晕。你先弄明白了,再给我说。”

萧振团笑了笑说:“刘工讲得很清楚呀,你挖了好人才!”

箫勇笑了:“不是挖的,是送上门来的!”

刘工回来了,手里就拿了俩,还是青的,稍微有点红模样。

“我叫停了采摘了。晚上我让他们数一下损伤的秧苗,主任你得来给他们说说了。西红柿这块这会伤了四处了。”

箫勇说:“放权给你了,大胆管。晚上真不行,我还要陪振团好好喝。接着说。”

萧振团咬了口,味道还真不错!

“咱们蔬菜基地的蔬菜全方位高品质。像生菜,咱们是无土栽培,生长过程非常稳定。所以咱们得生菜具备两个绝对优势:柔韧性强,页密均匀。这有什么好处呢?山东人爱吃煎饼,薄薄的煎饼圈起来能包很多菜。用生菜当煎饼卷着吃,减肥健身的人一定喜欢。但是普通生菜不行,很容易被折断,并且包肉包菜会漏汤汁。基地的生菜,随便卷,并且密封性比煎饼还好。只可惜,咱们这点生菜产量仅能供碧海大酒店。要是卖进超市绝对火。”

萧振团很感兴趣,因为于丹霞经常用生菜包东西吃。就问:“生菜不用煮熟了吃吧?”

刘工说:“肯定不能煮呀,在温度80°的水中超过30秒,生菜的颜色和纤维就会形变色变。普通生菜比较科学的吃法是,用水洗净,把水控干。放进微波炉中大火,叮二十秒。为了杀菌和灭虫卵。”

萧振团问:“基地的生菜也得这样吃?”

“基地的生菜,没有虫卵,菌落也低。用水冲一冲就可以直接吃。没用过的不知道,怕是碧海大酒店的那些厨师们,离开咱们的生菜,很多菜都不会做了。”刘工说到这里,语气里明显流露出来得意。

箫勇明白一件事,问:“咱们和碧海集团的的协议,是不是吃大亏了?”

“真没吃亏,咱们基地两个大合同都是很良心的合同。”

箫勇纳闷了:“两大合同,不就碧海的一个大合同吗?”

刘工说:“另一个大合同是和省农科院和农大的基地使用合同呀。”

箫勇有点晕了,当时人家答应帮着设计,又是国家帮着出钱建设的基地,人家让他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想到还有这个合同呀。这个合同怎么回事?给我说说。

刘工问箫勇:“主任,你觉得咱们基地最挣钱的是什么?”

“当然是咱们蔬菜呀!”

“不是,目前挣钱最多的是种子种苗收入。咱们基地十八万平方米,四个区域。萧家屯的主要收入是无土和有土两大高产蔬菜区,占十万平方米。展示区占四点二万平方米,还有三点八万平方米是高科技育种育苗区。这两块是农科院和农大的教授们在用。根据最初基地建设的合同,基地为这些科学家们提供这两块实验基地和配套设施,科学家们为基地提供足够的蔬菜种苗。”

箫勇眼睛都大了:“合着被他们占便宜呀!”

刘工笑了:“真不是,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们提供种苗,基地的这些蔬菜,每年买种苗少不了两千万元,还不见得适应基地的生产环境。基地没吃亏。当然这些农业科学家们也没吃亏。每个农业大学都有像咱们基地的建设,不过规模很小,一万平米的都不多。还不是专门种蔬菜的。咱们基地是个非常棒的科研基地。我的导师孙教授,四年时间,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一篇,原来他的学科是B级,现在都升为A级了。他培育出来的螺丝椒系列品种,被广泛种植,每年仅这项专利收入就超过千万元。”

箫勇心不甘呀,说:“这些教授们卖的那些种子和秧苗,是不是也得给萧家屯分一点呢?”

“分不了,因为在基地培育的种苗,只能在基地种植。然后去展示区进行二代培育,之后才能去试验田进行三代培育。最终卖出去的种子种苗是从试验田卖出去的。今年孙教授从国家科委申请了两种上过天宫二号的种子,很快就会又有高水平论文出现了。”说到这里,刘工惆怅显然。

三人聊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萧典一和萧典强来喊回家吃饭。

萧振团让箫勇回去把原来农科院和农大的合同拿来看看。来之前,自己一直有萧家屯没有抓好自己的主业感觉。听刘工说了这些话后,这种感觉更强了。仔细看过合同,应该就能找到最终答案。

27

箫声举站在门口等他们呢。萧典一嫌萧振团走得慢,一直拉着他走。远远看见,就喊了:“二爷爷,二爷爷,我爸爸来了,可以开始了。”

箫声举说:“好好好,你俩先去洗手,鱼就让一一片。”

这俩小家伙,风一样钻进了厨房。

对萧振团说:“来,看看你闺女厉害不!”

萧振团进了厨房,萧典一和萧典强已经全副武装了。特别是萧典一穿了身很合体的隔离衣,围了围裙,还戴了顶厨师帽。不用猜,这是箫声举专门给萧典一准备的礼物。

萧典一手拿长刀,很熟练呀。看来几个月的萝卜没有白切。

萧典一嘴里叭叭的,但是拿刀片鱼,非常认真。一边片,一边教萧振团:“爸爸,片鱼要挑刀。先把刀直下,就像这样,然后翻手腕,这手平贴着鱼肉,不能压,才能推刀。”

一片鱼片片下来,萧典一眼巴巴等箫声举评价。

箫声举拿起来,看了一眼,说:“再薄一丝,其它很好。”

萧典一对这评价很得意,又片了一片。箫声举说:“厚度可以了,推刀时候,再挑一丝。”

萧振团不明白,萧典一却像很明白。然后非常专注。五分钟后,就把这片鱼片了七七八八。片下来鱼片也是一大盘了。萧振团感慨呀,女儿平时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居然能这样稳如净水。看来是真喜欢。

另一块鱼是萧典强片的。手法和熟练度自然比萧典一强太多。也把萧典一没能片完的部分片好。萧典一没人家做得好,居然很虚心,看得很认真。

其它都准备好了,留着鱼块没片,就是萧典一要求专门表演给爸爸看的。

萧振团看着萧典强在爷爷的指点下,腌制鱼片,爆葱姜,炸酸菜,炖鱼头鱼骨汤。很娴熟了,看来这小家伙这几个月跟爷爷学了不少。鱼片下锅时候,萧典强和萧典一一人下了一半。出锅满满一大不锈钢盆,超大号一盆酸菜鱼,箫声举只是在一边指点,是俩小家伙合作完成的。

晚饭喝的也不多。萧振团要保持清醒看合同。爷爷是真累了,一小杯后,就有了瞌睡状。箫勇今天心里堵,也想尽快求萧振团答疑解惑,所以一大桌子饭菜,剩了很多。好在酸菜鱼被吃了精光。

箫声举和箫勇媳妇带着萧典一萧典强送爷爷回去。箫勇叮嘱媳妇,要等萧典一睡了后再回来。我有事要和萧振团说,尽量别打扰。

带着萧振团上了三楼那个家庭会议室。

箫勇拿来了一大报档案资料。看档案盒上浮沉,应该好久没人动过了。

有萧家屯申请建设现代蔬菜生产园的申请资料,有省农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设计资料,有省委和省农科院的关于政府和科研部门联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相关资料,有省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科技帮扶萧家屯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战略协议。还有和碧海集团战略合作协议。

每一份资料,都是满满一大档案盒。箫勇说,还有很多图纸,不好带,你要看的话,我再去拿。

萧振团说,图纸就不用了,我也看不懂。我先看看这些。

萧振团越看越认真。把箫勇憋坏了,不断问这问那。萧振团说,我先看完,看完后去找你。你先去睡吧,在一边影响我。箫勇说,睡是睡不着,我去基地看看去。看完了给我打电话呀。

萧振团把这些资料看完已经是晚上两点多。心里是五味杂陈。

以前看到的听到的,包括自己想到的,都离事情的原本差很多。

萧振团原来对萧家屯对蔬菜基地和箫勇的理解,是通过眼睛看,是通过箫勇介绍,是通过自己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判断。看完这些资料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系统工程。

箫勇代表萧家屯最早想建设一个像兰陵菜博园的现在农业展示基地。是想照搬兰陵代村模式。

农科院为萧家屯设计的是一个国内最前沿的蔬菜研发和生产基地。科技含量非常高。这个基地设计寿命是五十年。也就是意味着,在这五十年内,这个基地会一直引领国内蔬菜种植和生产。科研才是这个基地的最大王牌。这是一个很大国家科研项目,本来应该由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体,是因为萧家屯所在的地理环境和萧家屯村的发展意愿,恰好能把这个大项目更快更合理落地。搭上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就把这样的一个国家项目,大胆尝试,变成一个由农民自主经营的生产基地。

当然,研发这块还归政府和科研部分管理。生产这块就交给萧家屯村民自主经营了。研产结合,一直是在探索中,萧家屯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是一个非常前瞻和进取的探索。

这样的大工程,也许最初省委和省农科院和萧家屯村民解释过了。即便解释说明了,当时萧家屯的村民也是理解不了的。

萧振团看这些战略协议,都是老书记代表全村签署的。没经过箫勇的手,箫勇才没有印象。即便经过箫勇,怕是也难看清楚。

这个基地,主要任务是研发。中国的种子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奋力追赶。发达国家对中国种子技术的封锁也一直没手下留情。有这么大一个基地,有这么多的高水平农业科学家,这个基地的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没能让萧家屯村民完全明白这些,怕是还有顶层战略需求。只要萧家屯村民,种好基地内的蔬菜,就是对这个基地最大的贡献。当然能让萧家屯村民,通过这个基地过上好日子,那就是满堂彩了。

箫勇和萧家屯的村民,一直觉得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才为自己换来了好日子。萧振团看完材料后才明白,是赶上了好时候,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才有了现在的美好。

萧振团犹豫了。

箫勇上午通过刘工了解一些事情后,心里已经长草了。

如果萧家屯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些,又会怎么样呢?

又拿起来和碧海集团的战略协议。里面还有份整个谈判纪要。

精彩之处是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的内容。碧海集团邀请了教授团队,提出了九十日要为碧海集团栽培基地内原来没有的蔬菜,包括抱子甘蓝,无机韭菜,无机菠菜等等,这些蔬菜价格和需求量,是碧海和教授团队直接谈的。双方都派出来专业人员。酒店的要求很明确,我们饭店里菜谱需要这些蔬菜。教授团队认真讨论分工,讲的专业而务实。其中有一段是一种蔬菜叫黄金菜,学名菊苣。这个被教授团队拒绝。酒店方加价非常高了。箫勇代表萧家屯非常想种,教授团队用了七页纸的解释,才让酒店和箫勇放弃。其实很简单,就是菊苣算是真菌类植物,不适合在蔬菜基地种植,会带来真菌类失控的危险。

从这次谈判纪要里,很明显看出来,碧海集团是因为更相信教授团队的科研能力,才和蔬菜基地签订了大订单的战略协议。

至于箫勇,跑了北京,办了大事,起的作用,仅仅是牵线搭桥而已。

刘工说这两份是良心合同。证明他知道这两份合同。但是从档案盒的浮尘看出来,他应该没看过这些资料。他也没这个权限。他又怎么知道这两份合同的呢?箫勇说他是因为媳妇漂亮才留在萧家屯的。现在看来,留着他的不仅仅是用情至深呀。

他没看过具体资料,但是说是良心合同。应该是教授们的想法。在谈判纪要里面,有孙教授专门一段,是酒店要无机韭菜,孙教授承诺游他团队来办理。

过程也精彩。

酒店开始给了很多蔬菜品种。绝大部分都被各位教授认领了。无机韭菜这一块,是农大孙教授来谈的。

酒店方提出来需要无机韭菜,是因为碧海酒店的菜系倾向于海鲜,对韭菜有比较大的需求。他们一个很高级的厨师去海南分店指导时候,用了无机韭菜,让菜品大幅度提高。于是他做的几个高档海鲜用韭菜时候,只用无机韭菜。不好买呀,还拍了照片,让采购员必须买这个韭菜。

酒店方把一组照片拿给孙教授看。孙教授看了两张就放下了。

酒店方提醒孙教授,说这种韭菜不是宽叶的,那个大厨师说过,“发如韭”,是这种韭菜的最大特点。

孙教授说,我知道,这韭菜就是我以前培育的一个品种。这种韭菜生长期比普通的长六天,产量还低百分之四十。基地种植不划算。

酒店方说,可以用价格来弥补产量的和生产周期的损失。

孙教授问,需要多少?酒店方说每天一百公斤。

孙教授说,一百公斤,一层不够,两层多余。六十公斤如何?一层就能满足需求。

酒店方说需要重新计算才能决定六十公斤是否够用。

然后是谈判中场休息。

一小时后继续,

酒店方要求六十公斤必须是摘菜后的需求量。

孙教授说基地的蔬菜,直接清水冲洗就行。

然后谈价格,酒店方面说如果检验复合无机标准,也是普通蔬菜价格的三倍。

孙教授说这点韭菜看起来不多,但是也占一层无土栽培。成本恒定,价格也要恒定,具体价格,你们去和基地谈。

最终,每天六十公斤的无机韭菜,定价为每公斤三十元。

萧振团看了这段谈判纪要,对孙教授的学术秉性和学术能力大为叹服。有这些教授们坐镇蔬菜基地,是萧家屯的镇山法宝呀。

孙教授是个大人物。看得出来他是很维护萧家屯利益的。他是刘工的导师,刘工的两份大合同是良心合同的判断应该来自孙教授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来,孙教授不仅想把自己的科研搞好,也有让萧家屯过上好日子的公心。

萧振团现在更有理由相信这两份协议,不仅双赢,更是帮扶。在萧家屯没有很强的自我研发能力之前,就是很单纯的扶持。所以无条件相信教授专家团队,不对他们心存质疑,尤为关键。

但是,箫勇稍微看了眼真相,就有吃亏的感觉了。

这事如何给箫勇说,一定要谨慎加谨慎。

箫勇现在要做的,最好是更好配合教授专家团队。当然,能提出来市场主动需求,激发教授团队,收益最大。就像和碧海集团的合作。十多种蔬菜,基本原来没计划种植。因为需求和市场,倒逼专家团队研发种植。带来一倍以上的经济效益。

这是合理合法的,因为科研部门和萧家屯的战略协议里面,其中一条,就是全面保证基地内全品种种苗种植和科技服务。

还有一条,也引起了萧振团的注意,就是科研团队要为基地储备农业技师。不是培训而是储备。刘工就是农业大学帮基地储备的。是不是在基地的这些年轻人,如果有了本科学历,就可以申请这些教授的研究生了呢?萧典强这小家伙不爱学习,这样的机会多好呀,我得找机会点化下这个孩子。拼命考上高中,只要能上大学,根据这个人才储备协议,就能跟着这些大教授们读研究生。

等这些想清楚了,萧振团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幸好箫勇这家伙出门后,再也没回来。否则一直在身边,这一句那一句的问来问去,难保自己不说漏嘴。先睡一会,明天就给箫勇认真讲课,讲一讲北海道那个经济模型。

对了,这家伙好像走了后,就没回来。去哪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酸菜鱼(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e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