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新儒学与谶纬文化
董仲舒主张抬高圣人,实际上却抬高了解经者,因为“经”是曲笔完成的嘛,所以解经者的地位就变得格外的高,几乎成为了真理的控制者,也就是说,对于经书最高解释权在于解经者。
比如“西狩获麟”,孔子居然被解释是受了天命的人。天命借由孔子,把天下从周天子的手中交给了西汉的皇帝,于是孔子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新王新天下做准备。我们现在看这一段,相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对孔子的人格及历史角色的巨大扭曲,孔子已经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而是神,还是一个不断制造真理预言的神。也就是说,孔子是真理的代言人,而董仲舒是孔子的代言人。
谶书是预言,纬书是解释,而且这解释还是解经人的自由创作。这也就是古文经学崛起之后,谶纬乃至整个今文经学快速没落的原因。且没落之后再也无人问津,一直到清代的考据学兴起时,才又被人挖掘了出来。
如果以原始儒家思想和历史上的孔子为标准,那么,这些汉朝的谶纬就是一通胡说八道。但是我一直强调,任何一种思想、事件都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满嘴跑火车,在当年恰恰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性,通过谶纬,我们看到了董仲舒在汉武帝时创建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以及被这个思想体系所左右的价值观。
今文经学宣称,孔子是受命后写了《春秋》和《孝经》,这两部书是孔子特别写给新王的指导手册,那这么重大的事件,当然得有重大的仪式,于是纬书就发明了一段孔子的神话,说孔子写完这两本著作之后,率领七十二弟子进行祭拜,曾子带头捧着神秘的《河图》和《洛书》,而孔子打扮的就像后来的道士一般,然后对着天祭拜。天也没晾着他们,立刻就有了反应,又是白雾又是赤红的,最后还从太空中掉下来一块三尺长的黄玉,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大概就是70厘米左右,这黄玉上写的就是谶书,既对孔子彰示的预言,预言说这些宝文都是要交给刘家小儿子刘邦的。
咱先不批判这个神话,单说写这个神话的人,他根本就没搞明白孔子这所谓的七十二弟子是后人统计的。别忘了孔子很早就当老师了,一直当到老,带的学生是一届又一届,年龄差别非常巨大,死了散了的多的是,根本就不可能七十二弟子聚在一起。
神话里面说孔子是因为“感黑帝而生”,也就是说,孔子的母亲是在梦中与黑帝交合而受孕的,所以孔子承载的是天命。
写纬书的人也不说来点创新,弄了这么个老掉牙的桥段。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段后会有什么反应,总之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刘邦斩白蛇而起义,这个故事中,刘邦被描述成赤帝之子。反正一般人承接不了天命,必须得是人间女子与神交合才能行。
那么孔子都非人了,在长相方面肯定也是异于常人啊,所以神话里又写了孔子名丘的原因,是他的额头上长了个“反丘”,“丘”是凸出来的意思,“反丘”就是凹进去了一个大坑,里面可以积水,能积水也就代表着能将“德泽”留住。孔子长的坐如蹲龙,立如牵牛,意思是坐下来像条龙,站起来像头牛,他身高十尺,换算过来,大约两米,然后他还会发光,望之如北斗星,估摸着血液里面都是荧光液,他嘴唇又重又厚,因为他要包裹一个有着七层厚的舌头,此外,他还有虎掌和龟脊。艾玛,这绝对不是人,照这个画像画出来,活脱脱就是一个怪物。这还没完,神话里描写孔子的几个大弟子也都不是正常人。子张、子夏不但眼睛大,而且脸上也有积“德则”的地方,只不过不在脑门上,而是在嘴边,也就是说他俩有个超级大的酒窝。颜回、子贡、曾子则是头上长角。
神话里还说了,孔子夜里做梦,梦见一个孩子告诉他看见了一个怪兽,孩子将怪兽的样子描述出来之后,孔子意识到是麟出现了,这代表着天下已经有主了,跟着这个孩子,孔子就真的见到麟了,然后麟从嘴里吐出三卷书给孔子……
我的天呐,搞了半天,原来书也不是孔子写的啊,而是从麒麟的嘴巴里吐出来的!总之,这些书都是上天送下来的,这些人,也都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由今文经学发展而来的谶纬,最后发展到了这种荒谬的程度,难怪古文经学会强烈反对。但问题是,这么荒唐的事儿,怎么一度就成为了主流呢?
从谶纬的渊源看,其根底来自方士,汉武帝的口号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真正的情况却是:把原来百家的很多思想都归到了儒家的这棵大树下。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用意是排除黄老,所以法家,阴阳家只是隐藏了表面的名号,实质的内容却被纳入儒术当中了。我的感觉就是,只要是汉武帝接受的思想,统统被纳入了儒家,儒家成了一个大杂烩。在儒家这棵大树下,大家可以随意的添枝加叶,可补充,可自创,可编可控可彩排,没有标准,自然群魔乱舞。
董仲舒傻吗?他看不出来纬书中的种种破绽吗?他不知道他发明的这个天人感应,压根就跟儒家没什么关系吗?
他当然知道!过去没有皇帝只有天子,天子的权利并不集中,因为有诸侯。可是皇权就是集权,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力量可以来制衡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摸索着找出了一个高于皇帝的权威,那就是天!
“天人感应”取消了偶然和意外,主张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感应的结果,这就提供了一个能够不断检视皇帝施政的手段。没人敢直接要求皇帝负责,皇帝可以将责任推给丞相,由丞相代为付出。所以明明位高权重的丞相一职在汉武帝时期竟然变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地震了,丞相要负责;山崩了,丞相也要负责;天不下雨或下雨太多,丞相还要负责,倒霉的丞相或其他官员成了缓解皇帝压力的减压棒。
既然经书是从天上送下来的,那么它自然能够节制皇帝。千万不要小看谶纬在现实政治上的影响,王莽在取代刘家成立新朝的过程中,就用了许多谶纬,刘秀反对王莽,也用了许多谶纬。
东汉成立之后,随着古文经学的壮大,谶纬快速的没落了。但是,谶纬并没有真正的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它换了一副面孔出现在世上,就是民间道教。东汉末年,道教成了重要的动乱因素,这样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完全还原当年的变化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谶纬和原来的方士传统,进入了道教。
道教的符箓,就是将文字加以小幅的改造,让一般人认不出来,增加它的神秘性。后来,道教进一步改造字形,转化出完全不一样的“符”,以彰显超越人间的性质。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它渊远流长,从战国时期齐地兴盛发展的阴阳五行和方士,到西汉的天人感应与谶纬,再到后来东汉的道教的成立,他们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