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女生,读李清照的一生好像在读一部悲惨的生活史,又好像在读一部女子难为书,这是另外几位诗词人不能够令我感受到的情感,尤其是读到,李清照在晚年时期,面对着有人俏皮可爱的女儿,想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可所获得的竟然是这位十岁小儿的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真实而又残酷的语言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剪断了这位柔弱而又坚韧的千古第一才女与时代的联系,李清照这才清醒的认识到在那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多么的多余啊。可千百年后的今天,历史记下了李清照,而那位十岁小儿已经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也预示着两种不同的生活观。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年幼时期的文化熏陶为她奠定了文学的基础,18岁时候与赵明诚的婚姻也让她继续发扬自己才情的空间,当时的李清照正如所有女生一样,内心充满着真挚的感情,所需要烦恼的仅仅是因为与丈夫分居两地的思念“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类似表白类的闺阁之怨应该是这位年少有才的多情女子对打的忧愁了,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也许历史上可能会多一个幸福的女子,而少了能够令人吟咏不哀的文学作品。
南宋朝廷的懦弱不仅仅令辛弃疾的内心充满苦闷,也令无数爱国士人为之忧虑。为了将自己与丈夫最重要的研究事业《金石录》奉献给朝廷,这位刚刚丧夫的女子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追随者宋高宗赵构的逃亡路线,她以为自己追寻的是希望,然而现实却是深渊。孤身一人,联系亲朋好友,李清照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跨越了大半个南宋,最终也没能够追赶上朝廷的大军,反而将自己与丈夫珍视的古文物流失,这种希望破灭的打击,长途跋涉的艰辛令李清照身心疲惫。可她依旧在坚持,为自己的国家在坚持,为自己的理想在坚持,也为自己的人生在坚持。
也许站在那个年代的人角度,李清照这种空洞的追逐是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作为地位低下的女子,怎能自己抛头露面辗转多地,为何不停留在一处地方安稳生活?可他们哪能知道,李清照如何不想安稳,失去了能够与自己琴瑟和鸣的至亲,面对着冲冲而来的金兵,追随着急于逃亡的皇帝,李清照不禁为自己齐名为易安居士,她将自己对社会平和,安稳生活的渴望寄托在陶靖节《归园田居》的字中。可即使如此渴望,她依旧在坚持,正是这种充满矛盾的倔强与坚强才能够令她在经历人生困顿后看的更透,想的更远,也将情感埋得更深。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二个叠字,简简单单而又深深切切的将自己对生活的痛苦诉说出来,在杭州深秋的夜晚,这位独居的易安居士回想着自己的一生,怀念着自己的爱情,感叹着世人的眼光,体会着可怕的孤独,沉浸在无与伦比的愁苦中,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也许会怀念怀有“闺阁之怨”的自己,毕竟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拥有着爱情,而现在的自己却是“如今有谁堪摘”。路过的大雁也许是自己的旧相识,可他却永远不会有停歇的机会,晚年的李清照是孤独的,而她的孤独在历史上开了花,结了果。一首《声声慢》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对于李清照来说,不知道是幸亦或是不幸,而正在品析李清照一生的世人又是如何想的,一世的幸福和千载的称颂,不知如何评价。
但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我们不需忧心,有些东西就像李清照的名号一样,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容易被忽略,安稳的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平淡的幸福,还有思想的升华。如果李清照询问友人小孩的事情发生在此时此刻,相信那位十岁小儿会很幸福的回答:感恩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