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历史有意思优质文章精汇
戏说李清照:这个奇女子,你有所不知!

戏说李清照:这个奇女子,你有所不知!

作者: 沐阳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9:01 被阅读26次

    李清照,千古第一奇女子,公主的命,活得却像一个骑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也许,相比男人,作为女人的李清照更需要安定,尤其是在那个男权的时代,哪怕只是一个容膝之地,也足矣。

    可安宁,又谈何容易?

    1、李家有女初长成,文采斐然胜须眉。

    宋神宗元丰七年,山东明水老李家生下一个女婴,老李欢喜的很,用最喜欢的一句诗给女儿起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丫头,你就叫清照吧。

    老李名叫李格非,是苏东坡的门生,正直不阿,文采过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撰写过多部学术著作。

    书香门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加上李清照天资聪慧,自然才气非凡,少时便能熟背诗词。老李对这个女儿也是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能把她培养成蔡文姬那样留名青史的才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六岁那年,李清照填了一首《如梦令》,老李看完欣喜非常,我老李家的才学后继有人啊!

    李清照不光写诗词,更是关心国家政治,她卒读《读中兴颂碑》,直抒己见,针砭时弊,忧国之心,流露其中。

    很快,才女李清照名动京城,她的诗词被广为传颂。时人盛赞:“才力华瞻,世无其二。”

    2、情窦初开遇良缘,一见钟情定终身。

    十七岁的李清照出落的亭亭玉立,老李也是忙着张罗相亲,可李清照对上门的那些官二代都瞧不上眼,相比门当户对,李清照觉得三观一致更为重要!

    一次灯会上,赵明诚出现了!

    吏部尚书的小儿子,一表人才,正读大学,诗词功夫不如李清照,可对考古颇有研究,毕生志向就是完成《金石录》,证经补史,以垂后世。

    十七八岁的年纪,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一见钟情,就像是一部偶像剧。

    可按照礼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少不了的。赵明诚也毫不含糊,很快就上门提亲,也许李清照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场景。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一阕《点绛唇》写得就是赵明诚来李家提亲的情景,字里行间,全是少女的娇憨与羞赧。

    那一年,大宋文艺界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张择端创作的5米长卷《清明上河图》被选入皇宫;二是苏轼与世长辞,宋词半壁江山倾倒;其三则是老李家才女李清照结婚了!

    新婚后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安稳静好。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3、时局动荡两分离,鱼雁往来通心意。

    可生活,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

    不久后,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宋徽宗亲政,政派两党之愈演愈烈,老李站错了队遭受牵连,沦为“奸党”,新婚一年的李清照为了不牵连赵家,独身一人回到故乡,这一别,竟长达三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间,李清照将满腹相思和一腔落寞,都化作了纸上的诗词,与丈夫赵明诚鱼雁往来,互通心曲。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重阳节那天,独自饮酒赏花,坐尽黄昏的李清照,给丈夫寄去了一阕《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好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收到信后,赞叹不已,自愧不如。

    都说在极尽思念与落寞的时候,是灵感频频爆发的最好时机,果真如此。

    4、夫妻团聚又逃难,家国动乱尽悲凉。

    三年后,政局缓和,李清照与赵明诚重新团聚。

    可好景不长,公公赵挺之去世,赵家遭奸党迫害,一家人又回到青州逃难。

    夫妻俩在乡下煮酒论词,赌书泼茶,收集金石文物,日子过得虽然简朴,但也足够静好安宁,李清照以为这就是自己一生所寻的容膝之所,十余年的青州生活,或许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丈夫赵明诚会辜负诺言,另纳小妾,李清照受尽冷落,心如死灰。

    可祸不单行,靖康元年,金兵大举攻宋,帝王成俘虏,皇城金银散尽,无数书画被付之一炬,但凡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大宋一分为二,隔岸相望。

    江山易主,家破国亡,李清照满心荒凉。当时的赵明诚任江宁知府,第二年,赵明诚接到朝廷诏令,即将调任湖州。而就在他们准备动身之前,江宁发生了一次兵变,江宁知府赵明诚,竟弃城夜逃。

    那个时候,李清照还在城内。她心痛难遏,丈夫不仅又一次辜负了夫妻情分,还对家国不忠,对百姓不义,心之所许竟是这般怂人一个。

    次年五月,赵明诚被罢官。离开江宁后,夫妻俩路过乌江,李清照想起西楚霸王,又念及家国之痛,身世之悲,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空有满腹文采,无法上朝堂,谏君王.....

    在霸王祠的墙壁上,李清照留下了一首《夏日绝句》,为偶像项羽疯狂打call,铮铮铁骨,豪情不输男儿半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虽败给了时势,却依旧是那个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英雄,相比之下,夫君赵明诚太过不堪了。

    5、久病寻医逢恩缘,芳心轻负撕渣男。

    第二年,赵明诚身患重病,仓促离世。

    丧夫之痛,家国之悲,加上舟车劳顿之苦,李清照大病了一场,心神俱损,满目憔悴。

    借酒浇愁时,她写下了这一阕《声声慢》,字字凄凉,让人不忍卒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为护金石文物周全,一路颠沛流离,屡屡与命相搏。

    绍兴二年,李清照重疾缠身,病入膏肓。

    就在此时,渣男张汝舟粉墨登场,花言巧语将李清照玩弄于股掌,李清照身心俱疲,难辨善伪,芳心错付,不顾流言蜚语,再嫁张汝舟。

    再婚之后,张汝舟的豺狼之心原形毕露。他只是为了骗取李清照的金石文物,逼问索要不成,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痛定思痛,李清照决定上诉官府,做宋朝第一个休夫的女人。

    上诉亲夫,需入狱两年是大宋的律法,李清照心甘情愿,张汝舟被流放,金石文物得以保全,而李清照受尽了闲言碎语,牢狱之苦。

    6、闲言碎语受讥谤,尽情尽兴尽坦然。

    李清照这一辈子,怕亲人受苦,忧爱人负心,痛河山易主,唯独不惧闲言碎语。

    南宋后,有人这样评价她: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传者无不笑之。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右皇朝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明诚。……然无检操。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安居士李氏清照……嫁与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

    朱彧《萍洲可谈》:(易安)然不终晚节。

    沈涛《瑟榭丛话》:不应人比黄花瘦,却道全无晚节香。

    史静《闺秀正始集》:人比黄花更消瘦,何缘晚节有参差。

    字字句句,尽是刻薄,世人赞她谤她,却不见她孤身入红尘,空有飞蛾扑火的铿锵,细水长流的温柔,却在爱情的世界里,从未棋逢对手。却不见她一片真情,独自坚守人格,一生不惧输赢,活得尽情尽兴。

    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代才女终消魂。

    晚年的她,漂泊异乡,依旧嗜酒,喜欢博戏,习惯将世情的冷暖,人心的悲欢倾注笔端。但历经半生流离,满身风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击打,她也愈发活得通透。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朝廷定都杭州,并改名临安,山水百里皆皇城。

    物是人非事事休,暮年时,李清照又回到了西子湖畔,闲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或许,她偶尔也会想起十六岁时的藕花与鸥鹭,会想起十七岁时的青梅与秋千……

    七十一岁那年,李清照一身惆惘,怅然而去。

    然而太多的人,只看到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落寞惆怅,却不知“自是花中第一流”,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李清照:这个奇女子,你有所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n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