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口走进来的人一脸阴郁。她冷冷地瞥了一眼门边不知所措的小伙儿,也不搭腔,径自朝门里走去。
“玉莹,你咋这会儿回来了?”老太太视力不佳,但是根据身形很快判断出是孙女儿回来了。此时,她正挎着红色的提包,怏怏不悦地走进来,她的背后,小伙子正侧身从门洞中溜走。
“他来干嘛?”孙女对着门口偏了一下脸,向奶奶示意道。
“二流子,还能干吗?看我捅鸟窝呗!”老太太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表示鄙视。
“就是呀!奶奶,你为什么要跟那几个麻雀过不去?”孙女抬头看了看豁口的燕窝,疑惑地问。
“哼哼,咋叫我跟它们过不去呢?谁让它们占了燕窝……”奶奶忿忿不平地说。
自玉莹记事儿起,奶奶用她一张巧嘴和一肚子道理,一直致力于调解民事纠纷——没人发工资,凭经验凭口碑赢得了村邻的信任,威望也高。随着她年龄越来越大,耳朵越来越背,脑子反应也没有那么快了,找她做说客的人自然越来越少。想不到无事可干的老太太,竟然和鸟杠上了……
玉莹衣袖被扯了扯,她回过头来。奶奶正一脸担忧地仰脸望着她:“玉莹,咋了?跟奶说说!”
玉莹顺从地低下腰身,挨着奶奶蹲下。
“奶奶,”她轻轻叫了一声,把头放在奶奶身上,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闹矛盾的时侯,就是这样靠在奶奶身上,听奶奶引导着把满腹委屈一点点倒出来,如果是别人欺负她,奶奶也一定会为她主持公道。可是现在,奶奶老了,自己也已经进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这次的是非对错能说得明了吗?一来家丑不可外扬,奶奶要想听得清楚,必须得对着耳朵嚷才行!二来对错的界限在哪里。更何况,她不愿让奶奶为自己担心。
“出啥事儿了,啊?”自己耳聋的人,总怕别人听不见,情绪一激动,就更大声了,直震得玉莹耳朵嗡嗡响。
“奶奶,你别问了。”玉莹竖起手掌揉揉耳朵,烦恼地想,奶奶虽然耐心明白有同理心,可她这听觉,怎么跟她说得成呢?还是等母亲回来跟她说吧。
“不跟我说呀?行。我跟你说说。”奶奶看她不吭声,也不逼问,直接将话头引到自己身上,大概又要来一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玉莹本来就心烦,一想到奶奶又会重复那些陈旧的往事,就更苦恼了,刚想扯由头离开 ,忽听奶奶说,“以前有些事没给你说,是怕你不懂,现在可以跟你聊聊了。”
“什么?”玉莹大声问。
“是我在原来那家的事儿。”
这些事儿奶奶以前只是说个大概,从来没有细说过。玉莹一听来了兴致,为即放弃了逃离的念头,拉了把木椅在老人面前坐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