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感读书散文
忽忽杂感,说说即忘

忽忽杂感,说说即忘

作者: 面对你犹如面对大海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9:02 被阅读0次

    (忽忽杂感,说说即忘)

    曾有人这样发问:“怎样才能让时间慢下脚步?”我登时脱口而答:“心慢了,时间就慢了。”语调是不紧不慢的,心神则早已不在此地。我自问自己话虽如此说,可又何曾真正慢过一时半刻?毕业到现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尤其是近半年的时间里,我益发地觉着自己的内心实在是一刻快如一刻,越来越被外围的事物赶着走了。很多时候,尽管只是寥寥几句,我不也分明地感受到了其节奏完全是快马加鞭式的吗?可笑我还总鄙薄世人,然而除了那一方极微小的天地,我与他人有何异处?一方面我过分刻薄世人,而另一方面,我也不时自贬过甚。(“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俗人。”瞧,我多么轻易地就被这句话给洗脑了。粗糙的言语,却有强大的真理在其中。这真理或许是世人的一套通行法则?因为古往的艺术天才大师有时候在我心灵上相距不远,但很多时候却又离得太远太远,以至于像个传奇。因为不管他们当时的情形为何,他们不用与我所在的现实发生任何的关系。相隔越久远,他们也就越像个传奇。不,也许“神话”一词更贴切。我终于放稳了心,停下手来。)到头来,我也仅是一介凡俗,甚至,还远逊于他人。所以,我有何面目,一再地乱说大话,出乖露丑?

    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们竟生活在一个极度便捷和速成速离的时代。也许上一时,你尚且在自家安睡;下一时,你却已飞身到了数千公里以外的别地。而每每不免在此之际感慨时空转换之如此容易的我,又总隐隐觉得是否缺了点什么?但要我一时细说,又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勉力为之。比如我想说我们的满足感是和获得时间成正比例相关的。对一件事物,如果我们取得它的时间越短,其满足感也就越低,即情感效应越低。当然,也许当时短短获得的瞬间,我们的感受亦飞到了极点,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却难以持久,谈不上什么深远的影响,因此也就更需要不断地找到新的替代品来维持一时的满足。这一点,我想应该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吧。

    多少人梦回唐朝,向往那皇皇气象。若我能选择出生的时代,我一定首选民国。倘若再往前推,自然魏晋时期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之选了。我不否认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的的确确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然而我的目光却总愿意倒回千去去看一看。比如亲身领略一番所谓的魏晋风度古人的寂寞在路上,今人的寂寞在人群中。如上文所说,天各一方的情形就理想层面而言,要打破着实是分分钟的事,可无奈现实的因素却让它相比处在久远的古代,更是难如登天。可我们总还安慰自己说“所幸我究竟还是一不乏理智的现代人。”是啊,我们经常以现代人自居而自傲。可我们失去了多少感动的瞬间,多少沉醉的可能啊!我们已然不会沉醉,至少不会久久地沉醉其中不可自拔,这是我们为了快和高度理性所付出的代价。(当然理性很多时候实在也不乏迷人之处,但是平常如我,又有多少次能感受其乐呢?更多的只怕还是因之而来的敬畏和恐惧。)

    哦,想起来了,我本意是要说时间之古今异感的。放在今天,要想见到远方的一个人,怎么说也是容易得多。古时人要见上一面,多难呢!且不说后世的传统文人小说里动不动就出现的遇险被害情节,一不留神,身家性命都丢在了半道上。单说这旅途的遥远漫长,浑身的寂寞感就都涌上来了。自离别起就很是不易,长亭送别,折柳相赠,一步三回头,好个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谁知这几时能到?又能不能到呢?即便平安到达所在,下一次再相见又是哪年哪月呢?终老一生,是否能再相见都是个大大的未知数。旧时模样,也不消再提起。所以但凡说起离别,总能勾起人无限的遐想来,而无一不含意深沉。也怪不得江淹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句,就风华绝代了上千年。

    叶嘉莹先生谈中国古诗词,说中国传统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种直接的感发的力量。我所涉不多,所知也甚粗浅,即认为其特点最显著的体现就在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据计载,《古诗十九首》俱为无名氏所作,他们可能是一批郁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文人。我们并不知晓其人姓名,可他们的作品却历经千年而不灭,仍然能给我们以最深沉的感动。这是为什么呢?若说人世间果真有什么共通的永恒的追求和向往的话,那么,对于情爱的追求一定是不能被排除在外的。有关的离别、相思、怀人主题,历代诗人的名句更是层出不穷。它们所描写的对象有时也不一定非得是属于独男女恋人之间的,放在彼此相交甚厚的知己身上又有何不可?《古诗十九首》开篇即写离别,读之细细感受,至悲怆处,仍不免悄然落下泪来。人生的离别之情之景,何时少过呢?它不正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曾感受过的吗?用今人的话说,是“不管怎样,旅途总是寂寞的。”今人的寂寞在何处呢?还是同前所述,今人的寂寞在人群中。你看那一起出行的旅人千千万万,仿佛他们每一个都与你有关,而又哪一个都与你毫不相干。书本就放在视线可及之处,随手便勾得到。可你偏偏对它视若无睹,因为你和周围的人一起陷入了这场由无数个个体构建而成的盛大寂寞中。我们的身体互相靠近,心神从来就是以一万倍的速度在各自逃离。我们靠手机以自娱,因为我们不敢直面自己。初遇即抵灵魂深处的印象,毕竟是属于电影小说里的桥段,现实里真实出现了,它本身也就成了小说中的一段传奇。假使分别又添战乱之苦,那离别本身也就自带一层悲怆的底色,因为个人实无可奈何。千万种不忍离别的心绪,也只能化作一句“该去了!”从此,天南地北各自飞。可是还有相思和牵念,还有想象中的重逢之日。一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勾起了多少情!

    那一刻的主人公,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在茫茫人海之中辛苦赚世的每一个渺小微末的个体生命。如何能不深沉,不浑厚,不久远,不芬芳?平易浅淡的语言里,往往蕴含着大的本质的生命感。我想,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言近而意远”吧!不用冷僻典故,不讲究技巧,不追求华丽竞繁,有的只是一股古朴浑然之感,最真实的感情总是很容易打动人心,而它往往是世间最最简单的一种。可惜我们后人越来越矫枉过正了。我不懂什么大的美学观念,可我以为瞬间即永恒的美确是真正的美。惊艳之感既是一瞬,也是永远,如那首《镜中》带给我的一见难忘,再见不灭的永生之感。当然,《古诗十九首》给我最直接的印象自然不是婉艳,而是深沉自得。关于这一点,我似乎也已反复述说了许多。

    (期待着相见之日又深惧着见面之时,这可能是独属于我们今人的复杂不幸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忽忽杂感,说说即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uk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