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学生的认知按照从 易到难划分了六个层级:知道(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帮助我们能够更科学的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以《最小公倍数》为例
原来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
复习导入部分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回忆,属于第一层:知道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学生自主作答后教师由此给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学生举手回答
例题1的教学是学生通过求公有的倍数和公有的最小倍数这一过程,知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属于知道层级。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展示总结,并对其中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指导
(1)采用列举的方法1,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举的方法2,找出8的倍数,再在8的倍数里面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该方法较难,老师重点逐步讲解做法
这部分教学属于旨在帮助学生记忆如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属于知道层级。
提问: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倍数知识在新的情境下的应用,属于应用层级;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9 5和10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巩固练习1中前面部分“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属于复习巩固前面的知识”,属于知道层级。“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需要分析每组数的特点以及联系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发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当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为1时,最小公倍数为他们的积。这个过程属于综合层级。巩固练习2属于考察练习1的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应用。
通过这么一分析过去的教案,发现课堂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最低级的知道层级,而涉及到高层级时,又出现突然跳跃,时间不够等现象,学生无法真正得到有效训练。因此,对过往教案做如下修改:
任务一自学课本知识学生至少要经历从知道,到理解的过程,再应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求6和10的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再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比较分析方法的异同再进行整合,在这个任务中由低到高学生经历了知道、理解、应用以及分析这四个层级,且大部分时间处在分析层级,需要分析理解课本知识,分析同学不同做法。
任务二学生再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一个巩固记忆的过程,而后面的观察发现归纳总结,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属于综合层级
任务三判断对错,判断属于评价层级,学生在判断时需要寻找依据,依赖于他们以批判性比较为目的运用知识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修改,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进行更高层级的锻炼,而不是大部分时间停留在低层级中,缺少高阶思维训练。
以上是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的初尝试,目前对这一分类法的认识还处于较低层级,希望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能够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