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跑马城”游戏广为传唱。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d59ef9acfb515079.jpg)
这种儿童游戏的规则并不复杂,要把10人以上的小伙伴平均分成两组,两组队员各自手牵手站成一排,相向而立,双方之间的距离大约十米,然后轮流呼喊《跑马城》歌谣,其中一队派一人猛冲撞另一队的阵地。
如冲破对方的防线则胜,随后领回一个对方的队员;
如没能冲破对方的防线,反被包围了,则为俘虏,成为对方队员。
双方反复派人冲撞,以冲过对方防线人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在选人冲撞时,双方都是挑体弱无力的先出场,身高体壮的全都放在后面压阵。
体弱无力的小朋友闯开对方阵形可能性小,很可能就被留下了。
同样,闯关的人也是向对方瘦小体弱的人之间撞,一旦撞开了都是挑两个人中身高体壮的领回去,所以这种游戏都是你来我往地持续着,很难分出胜负。
有时候人少,喊叫的气氛不热烈,便把女孩子加进来。
但是对想要加进来的女孩子有个要求,先在旁边呐喊助威,声音越大加入队伍越早,于是小女孩放开喉咙使劲地喊。
对于女孩的加入,小男生却都扭捏着装出不愿与女孩拉手的样子,其实心里早都想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428e7d604366899a.jpg)
《跑马城》歌谣不同地方有所不同。有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的,如:
甲:急令令、急令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丫头送马来。要哪个?
乙:要红缨。
甲:红缨没在家。
乙:要你们家亲哥仨。
甲:亲哥仨不喝酒
乙:要你家老母狗。
甲:老母狗不吃食
乙:要你家大叫驴。
甲:大叫驴不拉磨
乙:要你家干草垛。
甲: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随你挑。
有展现战场场景的:
甲:急令令、急令令,骑上快马跑马城。
乙:三声喊,马城开。
甲:贝勒困在山南后,叫我搬兵去救援。
乙:小姐千万莫心惊,快叫罕王发大兵。
甲:小姐立刻上金殿,讨来令旗和令箭。
乙:聚将鼓,咚咚敲,骑兵步兵任你挑。
甲:元帅大将有奇能,山后一仗定太平。
乙:班师回朝齐庆贺,罕王封我勃极烈。
有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的:
甲:急急令、急急令,跑马城。
乙:马城开,打发同学送信来。
甲:要哪个?
乙:要红缨。
甲:红缨不在家。
乙:他咋啦?
甲:不爱祖国不爱家。
乙:那就换二丫。
甲:二丫不在家。
乙:他咋啦?
甲:不爱学习总玩耍。
乙:那就换三赖。
甲:三赖不在家。
乙:他咋啦?
甲:早晨不起懒塌塌。
乙:那就换四美。
甲:四美不在家。
乙:他咋啦?
甲:只讲吃穿把钱花。
还有反映劳动场景、爱国向上的:
甲:急令令、急令令,跑马城。
乙:马城开,打发社员送信来。
甲:要哪个?
乙:要宋华。
甲:宋华不在家。
乙:宋华干啥那?
甲:打谷场南登谷山,登上谷山去攻南霸天。
乙:那就换金华。
甲:金华不在家。
乙:金华干啥那?
甲:打谷场北挑豆梗,挑起豆梗去扎黄世仁。乙:那就换李华。
甲:李华不在家。
乙:李华干啥那?
甲:打谷场东扛秫杆,扛着秫杆去打刘文彩。乙:那就换王华。
甲:王华不在家。
乙:王华干啥那?
甲:打谷场西抓苞米,抓住苞米去揭周扒皮。
遗憾的是,现在村里的学校只剩留守的几位老师了,人去屋空,成了“空巢”,孩子们都飞进了城里。不知道如今的孩子们是否还玩跑马城?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baff6a06ead5fa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