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36015/e851f8fb2d891280.png)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期间诸侯争霸,百家争鸣。而宗教文化,孔孟儒道俱出于此时,由此拉开了封建王朝的序幕,奠定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基调并影响至今。
孟尝君,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一个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世人对孟尝君的评价不怎么好,司马迁认为他“好客自喜”,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荀子说孟尝君是“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的“篡臣”。的确,孟尝君因赵人的一句不礼貌的话,就让他的门客一下子杀了赵国几百人,屠了赵国一个县的百姓;他为了一己私利,便借助他国力量攻打自己的祖国;可见,他是个十足的小人。但是这个小人对待自己的门客却自有一套方法。
孟尝君门下食客,鸡鸣狗盗之徒有之,忠义之士有之,能言善辩者有之,这些食客“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这孟尝君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让三千食客都认为孟尝君跟自己最亲近呢?答案是——以诚待人,宽容待人。
孟尝君在招揽人才时,不分来者的身份贵贱,只要有一定的才能,就收留下来,并且对留下来的人一视同仁,“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所以“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对于来投靠自己的人,孟尝君“舍业厚遇之”。这些食客吃的跟孟尝君一样,穿的跟孟尝君一样。孟尝君尊重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人。这对于一个出生名门的公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
孟尝君不但厚待这些投奔他的门客,对于门客的家人他也照顾有加: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後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由此可见,孟尝君对待投奔他的门客的确是真诚的。他广招宾客,不分人等,即使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也以诚相待。因此,当他在秦国陷入困境之时,鸡鸣狗盗之徒便用自己不入流的本领帮助孟尝君摆脱困境,平安回国。
冯驩,可说是孟尝君门下一个很有个性的门客。他穷得叮当响,但却弹铗唱歌,索取更好的待遇。孟尝君虽然生气,但还是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来,冯驩替孟尝君收债,却将收来的利息买了酒肉等食物,宴请所有欠债的人,还一把火烧了穷人的债券。孟尝君非常恼火,但还是没有责罚他。我想,也正因为孟尝君的宽容,所以当孟尝君落难之时,冯驩能挺身而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孟尝君重回权利巅峰。
孟尝君的宽容拯救了他自己,而他也因善待食客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尽管孟尝君自私(他养士只为扩大自己的力量)、胆小(遇到危险只会逃),而且为了自己不顾国家利益,但在用人待人这一点上,孟尝君还是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