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走进图书馆,我的心里都有一种敬畏的感觉。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智慧的敬畏。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能看到天的高远和博大;当我们脚踩大地时,我们能感到地的厚重与踏实。可是当我们走进图书馆,那一架架的书籍,那一门门的学问,那一个个的先贤,难道不让人肃然起敬,觉世界之广大,察自身之渺小吗?
我想是的。
如果说我们这个世界能真正让人感觉到渺小和卑微的,我想没有不是在图书馆能让人如此觉得的。
真的,看着图书馆那么多书,看着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作者及书名,再仔细翻看里面的文字,你真的会觉得世界如此宽广,自身何其狭窄。
在这个时候,如果要说金钱有魔力,权力有魅力,美味佳肴有吸引力,但是相比于书中世界的那个伟大,其实都不值一提。
是啊!那无穷的认识,那无限的知识,怎么不让人顶礼膜拜,又怎么不让人心驰神往。
只是遗憾的是,纵有苏轼曾经“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情壮志,纵然书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只怕也是望洋兴叹徒生悲哀。
是啊!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焚膏继晷,可也只是能看图书馆中冰山一角九牛一毛,真是何其少也。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专业分工,学有所专的价值便呈现了出来。正如韩寒曾经在《穿着棉袄洗澡》一文开篇就言“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多么清醒的认识!多么震聋发馈的言说啊!时代需要的确实是人才,而且是专业人才。
我想这点不管是哪行哪业都如此。纵然我们的高等教育有培养通才之说,但通了之后也是为了更好的专。非如此,面对这广大的世界,面对几辈子都读不完的书,又有多少心力真正能学有所成呢?
正所谓“样样通就样样松”。
而我自问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都有所涉猎,而且是不眠不休,可真是要谈论专业问题,我也只是略知一二,若是我能就某一学科进行专业学习,或许今日之学问必定要更加精深吧。
奈何,这就是不专一的结果。
正如我曾经写道“定专业,犹如海上航行之罗盘;去修炼,则使前进之动力。此二者合一,则为成就之根本,成长之指引,成功之路径。”
此言现今再看,亦觉得名副其实深有见地。
呜呼!纵穷毕生精力于学问亦不过略有所得,则还是专一并成一专,或它日再观此行,再面对这滔滔书海,心中就有所偏重并不觉难过之情吧。
诚如是,则于心足矣,于愿亦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