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寻找“专注”的道路,能使得一个人的内心 —— 一部庞大的、运转复杂的机器 —— 终能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01
我们都曾有过呆坐在书桌前,大脑放空、看似认真实则“魂游天外”地发呆到不知哪里去了的情况。
尤其在上学时,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过程 —— 看似在认真学习,实则心思却远不在那里,以至于即便一两个小时过去也没有读进去一页书、写完一张卷。
可,我们也会有非常投入认真的时刻。在那种时刻,你会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你正做的事在你的手中、心中、脑海中一点点构思、成形、落笔、雕琢。
你会觉得顺其自然、挥洒自如,即便在过程里遇到难题和挑战,也都会兴致盎然的细致思考地去解决。
而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往往会惊觉竟然已经过去了那么长的时间 —— 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天。在这种状态下出来的成果,无论是一件艺术创作、还是文字书写,或是某个难题的攻克,往往也都会是浑然天成、精巧细致而又出色耀眼。
甚至,往往是你平时状态所不能完全比拟的超水平发挥。
为什么同样的自己,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呢?
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态上的差异呢?
02
专注,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
它形容的是我们心神专一的状态,而从结果上来讲,便是能做到针对某一件事的全情投入,甚至是忘我。
字面意思我们都懂,但我们所好奇也感到神奇的是,为什么我们有时能进入这种状态,而又为什么有的时候却不能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更直接的将目光集中在它的表现,即“精神专注的做事”上, 而忽略了它的本质 —— 在于将心神全情地投入。
这固然与对一件事的兴趣乃至热爱有很大关联,但很多事都并非是“热爱了才做”,也有很多事其实是“做了才发现了乐趣,继而产生热爱”。
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词,“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当然是最简单,也最直接能让人进入“专注”状态的诱因 —— 做一件感兴趣的事的过程本身便让我们不停地在收获快乐,奖励机制一直在被触发,自然也就会越发的投入。
这也是很多教育者和大众所常用的鼓励手段:让人对一件事产生兴趣。
但,也有时,即便是对一个事产生了兴趣,也会有遇到挫折、遇到不在状态、遇到心烦意乱的时刻。这些时候我们想专注,再依靠单一的“兴趣”,似乎就不再能轻易收获成效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03
上面提到了一句,专注也是一种能力。
从这点上不难发现我的观点,即,“做事专注”也是一种可以被培养出的能力。
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在于是否有一个“意识到问题”的意识。
而让问题简单化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觉得“进入专注状态”很难或者摸不着头脑,那么,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我们为什么没能进入专注状态?
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对于“如何进入专注状态”心中也就有了答案。
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仔细地分析一下吧。
04
人不能专注的原因,从表象上看可以有很多,但实质上,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根源,那便是对自己的“不加约束”。
这是一个乍一看,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和抵触的回答。
但,倘若你真的想拥有“更容易专注”的能力,或者想逆转总是“不能专注”的事实,那么你确实有必要深入的看下去。
从我们经常能看到和经历的情况中,我们经常会将无法专注的成因,归结为“静不下心来”。
我们会以为,是因为静不下心来,所以才不能专注。而当然,影响一个人无法静下心来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往往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无法令自己专注”的成因也会有很多。
但,追根溯源,实质上,它们都不过是同一问题的表象而已。你静不下心时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静不下心的缘由也会是多种可能,从朋友关系到工作职场,从家长里短到家庭口角,从外界诱惑到内在迷茫,可以影响你的因素可以有很多很多。
它们围着你打转儿,困扰着你。
但,根源上的问题,其实永远只有一个,也只是那一个,那就是“你思绪的繁杂”。
主语是“你的思绪”,而重点,则是在“繁杂”上。
05
我们有时总是会给生活的很多事情赋予过多的内涵,这当然不是说这是一件坏事,但如果你无法有条理的梳理、处理好它们的话,那么这便确实成了一件坏事。
就像一条车辆很多,但交通混乱没有受到良好指挥的道路。
我们的内心就是一条道路,可以同时遇见、加载很多信息,也可以因为你的感受与思考而赋予它们更多的信息。这些存在于你大脑中的思考与信号,就像一辆辆不断往道路上放置的车辆。
如果有良好的协调梳理,那么再繁忙的路段也会顺畅同行;但如果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指挥、没有有条理的疏导,那么信息的小车就会彼此乱窜并互相争抢,可想而知,最后就会上演一场拥堵的灾难。
而每一天,对于一个心烦意乱的人来讲,这场灾难,就时刻上演在他/她的头脑与心灵之中 ——
过度的信息彼此争抢着你的大脑内存,你无法有效处理它们,又不断有新信息进来,于是它们撕扯着、彼此闪现着、互相耀武扬威着,以至于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专注”地处理任何事情!
这便是一个人无法“专注”的本质 —— 思绪的繁杂与缺乏协调。
06
那么,由此着手,我们又可以做好哪些事情来解决这样的状况呢?
就像梳理一条拥堵的路段一样,梳理内心的思绪也是同样的过程。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所想的所有事先分门别类的予以分类、归纳,并一点点理清思路。
将相关家庭的、相关工作的、相关感情的、相关兴趣的,有交叉的,无交叉的,就像做一个总结报告一样,将之有条有理的进行归纳。
我知道很多事情都会有交叉,但每件事情中,你也都会有自己最为看重的部分。那么就以此作为划分,将你要获得的结果作为导向,将事情予以区别。
如同道路上不同的车辆走不同的道路,在不同的时间通行;
也如收拾房间时,将不同功能的物品放入不同的功能分区 ——
将事情、思路分门别类,是我们需要做好的第一步。
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我们才能对“我们在哪儿、我们要做什么、我们长远要做什么、短期要做什么、什么紧急、什么必要、什么事情有什么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未必需要你在理清过后立即去解决每件事,然后才能获得专注;而是,当你思路清晰后,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现你的心静了下来。
并同时,你会更加明确你对不同事的情感指向,也能因此获得更多因为知晓了事情的意义而获得的“驱动力”。
07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调节身体状态,来辅助你的精神状态。
这一点,在我今天的音频栏目《小猫陪你读本书》中就会有所提及,对此想更深入了解一些的朋友可以收听一下。
总体而言,不良的身体状态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而不良的身体状态,又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的。
而恰当的食物和运动,睡眠和及时的调节放松就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
而当我们能从身到心,回归一种清明透彻的状态,再加上一些适度的驱动力(比如为了想要获得某个结果而产生的冲劲儿,或是想尽快摆脱某事而产生的动力),我们就能更轻易的进入“做事专注”的状态。
抛开兴趣带来的投入与专注;一个人如果能长期保持精神的清明、身体的调和,那么他/她必然是能更快速、也更轻易地进入“专注”的状态的 ——
因为他/她的精神世界做的准备足够充分。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部庞大的、运转复杂的机器,而越是能有条理的处理各项指令,我们越容易让其发挥它本可以有的巨大价值。
也期待,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此刻的状态,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