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写年中复盘,总结到运动这部分的时候,想起了去年运动频率不稳定,经常因为情绪不好而放弃当天的运动计划。最近自己常在疲惫的时候,不自觉的拿起手机浏览网页、刷短视频,无形中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
当这两件事同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随时放弃运动的行为和日常刷手机的行为其实毫无二致,其本质都是:不经过思考就直接放弃做正确的事情。
每当情绪不好,大脑就会立马跳出一句:今天不运动了。几乎在同一时刻,默许的声音就会响起。而每当觉得累,没有动力的时候,自己就会下意识的拿起手机想要放松,如同条件反射一般。
久而久之,自己已经习惯成自然,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大脑放松的回应方式看似轻松,却让人越来越萎靡不振。
殊不知,人的回应方式是会固化的,一次又一次重复相同的回应模式,例如:“心情不好就不运动”、“累了就玩手机”,大脑会在无形中建立起一种无需思考的自动化回应,像一个开关一样,触发的频率越高,回应就越固化。
那么该怎么打破固化的回应模式,从源头上扼制恶习的发生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人们刷手机归根究底是为了什么?
《掌控习惯》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每个行为都有表层的渴望和深层的动机。”因此,找到并消除坏习惯的根源至关重要。刷手机只是大脑渴望放松娱乐的具体表现,那么其深层次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刷手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刷手机这个行为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干涩酸痛的双眼,更加疲劳的精神状态以及无尽的空虚和懊恼。显而易见,这绝不是我真正的渴望,刷手机这一行为只是大脑自动化选择的结果,不是原因,没有人会为了刷手机而刷手机。
如果这一行为带给我的仅仅是如此糟糕的体验,而非真正的放松,又是什么样的动机驱使我这么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隐藏的答案可能是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忘却恐惧等不易察觉的真相。如果是这样,浏览网页、刷短视频的行为正好满足了这一系列动机。沉迷网络可以使我从生活的忙碌和压力中逃离出来,得到短暂的解脱,获得不用动脑的放松。
可是,谁都知道,刷手机与真正的放松毫无关联。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结果,还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破坏:
1,让大脑变得迟钝,在其他时间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2,长期沉迷手机将对深度思考的能力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3,同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就做不了高价值的事;
4,不利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例如你是致力于成长的人,却花了这么多时间在手机上;
5,被手机控制,丧失对生活的主动权。
有数据显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所消耗的时间日均超过两小时。我们的手机里有一个“健康使用设备”的功能,在这里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去看一看自己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结果一定会让你惊呼!
带着“刷手机的深层动机和可怕后果”意识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该怎么打破固化的回应模式,从源头上扼制恶习的发生?
既然人的回应方式是会固化的,那么通过破坏行为与坏习惯之间的关联,有意识的重复这个“提刀”动作,持续地进行破坏,当动作叠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彻底斩断固化的回应方式。
以下是我正在实践的操作步骤:
1、停下来。当察觉到自己马上又要开始重复过去的行为,例如在拿起手机之前,先暂停,就像触发开关一样;
2、问自己。在大脑里敲响警钟,对自己进行思想拷问:
我现在要去做什么才最有意义?
我接下去的行为是否符合我的原则?
刷手机是否有益于重申我的身份,比如我是一个学习者。
3、做什么。这一步是决定性时刻,意味着要把主动思考后的成果付诸实践,即找到替代行为,去做正确的事。
4、给奖励。这一步是为了给正确的行为良性回馈,以鼓励自己好让新的行为继续发生。
最后,就是不断重复上述四个步骤,刻意练习,同时要观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例如很多人在开始玩手机前能够察觉到苗头,但仅仅是察觉而已,并没有及时停下思考;有的人到了行动这步,却不知道该有什么样的替代行为,多出来的时间应该做什么,是个大课题,需要认真规划;还有奖励的设置必须切合实际等等。
最重要的是,以上每一步都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去设计符合当前能力的最佳行动指南,这点思考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比如,我就在想要给自己什么奖励才好)
通过上面的练习打破固化回应,重建自己对坏习惯的关联,其表现形式就会发生转变:
“情绪不好=不运动”修正为“情绪不好≠不运动”
“累了=玩手机”修正为“累了≠玩手机”
一个坏习惯经过长年累月的重复已经根深蒂固为一种行为模式,想要一下子根除是不现实的。除了在根源上找到原因,还要用新习惯去替代,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不管什么方法都贵在知行合一,再有用的操作方法,不去做,也不会产生任何改变,而每一次微小的改变,只要反复做,终会在时间的作用下呈现显著的结果。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在手机上投入过多的精力,甚至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就已经掠夺掉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损害了生活质量。我们应该要认识到严重性,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否值得一次又一次浏览网页、刷短视频,只为获取短暂的快感来逃避真实世界的不安,还是应该理智的用高质量的活动代替手机的诱惑,让生活朝着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
改变固化的回应方式,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让生活井然有序,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好的人生,前提是,千万别让手机搞砸你的生活!
最后分享一句话:“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相信自己,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