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是徐悲鸿的座右铭,也是我很欣赏的一句话。我曾经用毛笔多次书写过,也经常在文章中引用,有时就作为文章的标题,称自己的文字就是偏见,一孔之见。
今天又想起这句话,写出来鼓励自己,开导自己,把“偏见”继续写下去,把“孤行”坚持下去,到了黄河也心不死,撞了南墙也不要回头。
许多人感觉我的文章怎么写都好像有道理,那是因为真理本来就是这样,怎么说都对。
当你认可一个人时,就会把他的话超有道理的角度思考,就会感觉怎么说都有道理。
当你不认可一个人时,就会超没道理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出没有道理的结论。
有道理或者没道理,不仅仅在于作者,也取决于读者的心态和境界。
写作就是写偏见,所以不用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偏见,别人的批评或者讽刺就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只要自己写的痛快,是不是偏见又有什么关系。
真理有相对和绝对。相对真理就是偏见,绝对真理是圆融无碍、面面俱到的。
你不认可一种思想时,它看起来就是谬论,无稽之谈。当你认可它时,怎么看它都有道理。
圆融无碍的绝对真理在不能理解的人看来就是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肯定然后否定,否定后又肯定,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好像都是废话。许多人(甚至学者)对佛经就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佛的意思。
要成功,做出一些事情,做出一定成就,就要有一意孤行的精神。否则别人的一句闲言碎语、冷嘲热讽就有可能让你无所适从,甚至放弃自己的追求。
别人都有道理,每个人都是对的,智者喜欢赞同,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建议。如果这样,恐怕什么也做不成了,做什么都会错。
赞同别人,不和人进行无谓的争辩,是为了节省时间精力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里面有很深的含义。理解的人,读到这里自然能够理解。不理解的人,我也没有办法,也不需要你理解。
这个世界上,不理解你的人永远是大多数,理解的很少,甚至没有。最重要的生存智慧就是自己理解自己,不需要别人理解,这样才能洒脱,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