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荣:搞懂脑科学,让你的考试“心想事成”

文荣:搞懂脑科学,让你的考试“心想事成”

作者: 文荣 | 来源:发表于2021-06-20 07:09 被阅读0次

    首先,请你做个小自测。

    如果记忆力分值是1-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你分配给预习、学习、复习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一天当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段有哪几个?

    哪些总能取得好成绩的人到底有什么好习惯?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人,我们总会觉得人家有天赋,似乎学习这件事就是一个“黑箱”,普通人只可望其项背,而难以窥见其奥秘。追踪了很多学习牛人的“经验分享”后,我发现“鸡汤”多于方法论,或许真不是他们怕人超越自己而不愿分享“干货”,也许他们只是碰巧做对了而已。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专业脑科学研究渐渐为我们揭开了“聪明脑瓜”的奥秘,并提出了很多普通人可拿来就用的学习方法。

    用4倍于学习的时间“复习”

    日本脑科学家池谷裕二研究脑科学二十余年,是海马体记忆方面的世界权威。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特别注重学以致用的分享者,十年前就出版高中生学习法。他在多年与高中生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挑战,并给予了科学专业的解读和指导。看完他的新书《考试脑科学》,很多次我都有“要是上中学时就懂得这些,那我肯定能考上985”的感慨,因为这本书可以说是脑科学家对牛娃学习秘诀的一次规律大解读、方法大揭秘。

    这本书打破了天赋的神话,让我们意识到记忆的真相就是“大脑中新神经回路的形成”,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大脑皮质”相当于人脑的“硬盘”。然而与电脑硬盘按下保存键就能完整存储不同,人脑为了运用有效的存储空间,首先会对信息进行“必要性”价值判断,人类漫长演化中形成的审查标准就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执行这项判断的就是大脑中的海马体,怎么才能让海马体判定为必要信息,从而成为记忆呢?唯有倾注全部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输入的信息!也就是说,记忆的秘诀只有一个——重复,通过反复复习“骗过”大脑。

    复习到底有多重要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预习、学习、复习”的比例为1/4:1:4。说实话,看到“复习”时间是学习时间4倍的比例,我被严重惊到了。我一直认为“学习”才是最要花时间的,难怪我没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病根就在我极不注重复习,没有在最需要花时间的地方投入足够多的精力。

    不同复习频率下的记忆成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佳的复习策略是什么呢?

    学习一项新知识,至少复习四次,时间间隔如下:

    第一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

    第二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

    第三次复习:第二次复习2周后

    第四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翻译过来就是,复习的最佳频率是学完后的2天——8天——22天——52天,记住这四个数字,试着用起来你会发现你的记忆力原来也是很好的。

    那些特别值得专注的时间段

    掌握记忆的关键就是LTP(Long-term potentiation,长时程增强作用),也就是说,对海马体进行反复刺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增强,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那么除了重复,还有什么可以增强LTP的方法吗?科学家研究发现,激活人脑中“杏仁核”会有效引发LTP。如果说海马体是记忆的工厂,那杏仁核就是情绪的工厂。

    杏仁核、海马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因此,触动人情绪反应强烈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甚至终身。

    也就是说,人在快乐时记忆效果更好,人脑更善于记住那些带有强烈情绪的信息。快乐的情绪还可能刺激人脑中的隔区,促使海马体产生θ波,进而提高人的记忆力。

    有一种奇妙的现象,肚子饿的时候,大脑反而更清醒。为什么呢?

    当肚子饿的时候,胃会分泌出一种名为食欲刺激素的饥饿激素,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海马体,促使海马体神经元产生LTP。这也启示我们,餐前是最好的学习时间段,等餐时段翻翻专业信息、电子书、看看重要的文章。餐后大脑发木,读课外书、打游戏、刷剧、刷新闻等可能是更可取的方式。

    我听很多牛人讲过飞机上读书效率很高,一起知识觉得没有手机信息的干扰,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脑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移动时,大脑会产生θ波。比如久坐后起身走走,在高铁上、地铁上阅读,确实是因势利导,高效学习的方式。

    好好睡觉时,也在学习

    有一点你可能想不到,睡觉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睡眠可以帮我们回复精力,使人在清醒时更加专注。脑科学研究表明,睡着时,脑会以各种形式整合信息,然后检查信息的一致性并整合过去的记忆,海马体就是在此时对信息进行审查的,判断必要的(多次重复就被视为重要)就吸收。不好好睡觉,不仅不能保证白天的大脑的专注度,更可能让好不容易输入的知识失去进入记忆的机会。从长期来看,与其通过减少睡眠时间换取偶然的好成绩,还不如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更能保障学习效率。

    有些人在睡不着时会拿起书、打开手机,其实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待着,这个时候海马体就会开始整理信息,让“必要信息”进入记忆。这样说来,对于午餐后总是感到犯困的人爱是,30分钟以内的午休实在值得推荐,能睡着更好,睡不着闭眼待会也挺好。

    上面我们说过一个反常识的做法:餐前是学习的黄金时段。下面我们再推荐一个做法:睡前一两个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刷剧、刷新闻、打游戏等就不是善于用脑的科学安排了。

    很多时候,尤其对于自主性学习,我们总是想着状态好了再学习。殊不知,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兴奋”创造好状态。也就是先做到学习书桌前,翻开书“假装”开始学习,10分钟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进入沉浸状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为了养成每天早晨写作的习惯,我强迫自己6:20坐到书桌前,设定60分钟倒计时提醒,打开文档,开始打字,想到什么就输出什么,一会就1个小时就到了,此时大脑已经很兴奋,我通常还会享受再写5分钟。

    学习的本质就是犯错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犯错是因为不用心、不细心,甚至觉得犯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其实犯错正是一个人慢慢变聪明的过程,你总不能抓着生产线上的零件大喊“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吧?

    每一次的犯错都是接收信息之后,人脑在各类信息之间做比对和建立关联,犯错就是思考的中间过程。人脑与计算机不同,不会原封不动地传递或保存信息。为了记住“相似的事物”,人脑会首先排除那些“不相似的事物”,所以它会经常犯错,而这也正是人类的特性。

    “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明白”换言之就是“能区分”。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能发现事物之间细微的相似性。为什么近些年大佬们都在大谈“思维模型”,其本质就是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之处。所谓“不明白”,其实就是“不能区分”,那就先尽可能地将学习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循序渐进才是学习的正确方式。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直至找到自己能理解的地方,然后再从那里重新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拱。

    学习时背景音乐有用吗

    以前学习幼儿教育时听到一种“莫扎特效应”,说的是常听莫扎特音乐的孩子更聪明,前几年有科学家又出来辟谣。但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严谨的脑科学专家,认为莫扎特音乐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人的智力,没必要神话它。

    轻声无歌词的背景音乐的确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感,让人很快静下心来。但是在攻克难题或执行一项高度依赖注意力的事情时,关闭背景音乐才能避免干扰。只有在从事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事项时,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避免无聊感,还可以让我们有沉浸感。

    愿你能够掌握正确的大脑使用指南,让你自己秒变学习高手。愿你主动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更多孩子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关注、点赞、转发,让至少一个人因你的举手之劳而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成为一盏灯,最终我们汇成灿烂星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荣:搞懂脑科学,让你的考试“心想事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yj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