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相遇,结识了中医药大学的李琳老师,逐步了解"叙事疗法",在收听了李琳老师主讲的两节直播课以后,脑子里刹那闪过刘若英的一句歌词"原来你也在这里"!
翻阅相关资料学习,叙事式家庭治疗是在精神分析语义学传统中,找到进入心理学的路径。 经验的真实不是被发现,而是被创造(童年在回忆中变得完美)。治疗目标由历史真实,转移到叙说的理解性。
叙事的隐喻
(1)叙说是人类的天性,人都活在生活中,人也都有可说的故事。
(2)故事是有生命的东西,每个人用自己的故事来展现其人生。
(3)自己是故事的作者。生命中发生的事很多,但我选取其中的情节来成为我的故事。人会选择生活事件中何者进入我的主要故事(dominant story)。
(4)人经历事件,也不断诠释其意义。
(5)总有特定的事特别凸显,不断地储存在记忆中,成为围绕着某个主轴、曲调的主要故事;不符合这个主轴、曲调或不被注意的事件,称为替代故事(alternative story)。
治疗技巧
(1)外化。人不是问题,问题与人是分离的,对人有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外化:①客观化:将问题和案主分开,使案主有一个空间来审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社工可以通过修饰案主使用的语言,使问题客观化,例如:“他的误解是如何让你感到难受的?”“内向是怎样让你无法和别人建立朋友关系的?”②命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后,社工可以请案主为其描述的困扰或经验起个名字,例如:“我们已谈了不少有关你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如果要为你在学校里碰到的讨厌的事取个名字的话,你会叫它什么?”③拟人化:这是较具戏剧效果的方法,是将问题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是有动机、有想法、有感受的东西,它会侵入案主的生活领域、人际关系。例如:“冲动这个家伙经常对你说些什么?”“逃避这个坏东西似乎会溜进你的学校生活,你知道它有(2)谁应该负责:人还是问题?
(3)在问题故事的字里行间阅读:寻找独特结果和“闪光事件”。独特结果是指那些无法由充满问题的主要故事所预测的情节或经验。
(4)重塑整个故事(新故事)。
(5)强化新故事。
(6)对破坏性的文化假设的解构。
以上只是完成了学习资料的疏理,结合自己近几年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案例,"人和问题"分离,运用技巧(拟人、命名、客观化)将问题外化,通过故事呈现问题,寻找"闪光事件",重塑故事,强化新故事!在咨询时从叙事开始,运用记忆的力量,跳出细节的束缚,回归生活的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