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看似一派春满人间的温暖景象。但往往天气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忽然而来的寒意却堪比严冬,还反反复复。让人无所适从,不少人也因此感冒。
其实这种事在历史上是一种常态,在工作、生活、教育、学习中这样的情况通常也是一种“常态”,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处理。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并不是油画和电视剧上展示的,一下子两人志同道合了,就发展壮大了,而是两人间、两支部队间经过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经历了诸多挫折,最后才统一思想,走向壮大。
计划某项工作,认为这事各方面都比较清楚,按自己的想法,应该可以很顺利完成。但是往往在落实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是需要的某个数据不那么容易得到,可能是因某项更重要的事把资源挤占了,可能是因某个环节理解不到位,也可能是测试得好好的东西一拿到正式环境运转就出问题,甚至可能是某个相关人员休假了或出差了。
事先安排得好好的旅行,因为孩子考试时间推迟而被近取消,因为某项突发的重大专项工作而取消假期,也可能因为同行者一次摔跤受伤而无法成行。
孩子的某些习惯,比如坐姿不端,写字马虎,阅读不专心等问题,给孩子提醒了很多次,但还是改观不明显。从而导致家长焦虑甚至愤怒,甚至恶化亲子关系。
学习某个知识点或记忆单词,刚开始学了就忘记,需要复习,再忘记,再复习,最后才完全掌握。
这让人想起了中学时学习的事物发展哲学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既然是哲学规律,那么,我们在面对或处理事情时,最好就不要抱有一帆风顺的预期。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在处理问题时就要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就会准备得充分一些,取得好结果的可能性就更大些。把困难想得多一点,不要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应该准备足够的余量。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在安排计划时就是要对未来的事物设计提前量。设计有提前量,很多动作就会提前进行而不是等到最后。有的提前量意识,就不会等到考试前两天才发现该复习的还有一大半,就不会等到要截止了还手忙脚乱。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在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时就是要准备更多必要的耐心。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就会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时间来改善提升。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就会对可能出现的不顺利或者挫折有心理预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不会气馁或过于烦闷,从而保持应有的定力。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促使我们去思考问题的底线,实实在在地考虑事情在某种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最差结果,并对各种替换方案和解决办法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在实践中,“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把可能想到的不顺利因素,数量和程度放大三分之一,并事先对想到的可能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不抱一帆风顺的预期,是一种提前准备的忧患,不等同于对前景的悲观。
忧患意识不是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悲观,而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准备。正如不管倒春寒如何反复,总要相信严冬的过去,这只是演进路上的曲折而已。
在战术上要有忧患意识(重视敌人),战略上要乐观要有信心(藐视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