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是一种享受

作者: 洛颖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20:10 被阅读280次
    图|洛颖雪

    文|洛颖雪 图|洛颖雪

    01

    没有了雨水的洗礼,鸟儿们欢愉地飞来飞去,鸣叫不绝,仔细聆听,不闻蝉声,或许是不愿在如此阴沉的天气中出来游玩吧。

    回到书房,看着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大多数都是我没有看过的,但那都是儿子的宝贝,也有少数他不爱的题材,或许等再大一点他会拾起来读完它。

    一直喜欢看电子书的我,最近重新爱上了纸质书,拿着它,有一种厚厚的沉甸感,一页页地翻看,仿佛文字跳跃而起,随同墨香扑鼻而来,进入心田。

    手指轻轻划过,我拿起了之前没看多少的《唐诗 宋词 元曲》第一卷,墨蓝色图案的封面,黑白的水墨丹青,书写着,郑红峰编,中国言实出版社。

    接着我又拿来字典和笔,因为看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学习,如同学生时代跟着老师学习那般。

    书架一角
    02

    读这本书时,里面的每一篇诗词,每一段介绍,每一句注释,每一节鉴赏,都能让我怀疑自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但绝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翻开压着书签的那一页,页面30,讲诉的是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宋之问是唐高宗上元二年的进士,神龙元年被被贬为泷州参军,唐玄宗初,赐死于桂州。

    仅仅是这一段作者介绍,我已经翻看了好几次字典,读音,字义解释,我细嚼慢咽地品尝着文字,慢慢读懂一些之前不认识的东西。

    这里收录了宋之问的两首诗,一首是宋子问获罪被贬泷州,逃归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渡汉江》,还有一说,这首《渡汉江》是李频所作。

    另一首诗是《灵隐寺》,一首记游写景诗,读这首诗,我不停翻字典,一读再读,方才明白少许,后又对照注释,鉴赏,懂得其意有一二。

    03

    据说这首五言长律的作者历来有些争议,《古今文选》把这首咏《灵隐寺》的诗列为骆宾王的作品,《全唐诗》则把此诗列为宋之问的作品。

    一首诗出现两个作者是不是很迷惑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宋之问原在长安任职,后因罪被贬。

    他在赴江南杭州游览时,爱上西湖美景,遂在灵隐寺中借宿,以便尽情赏玩。在灵隐寺隔溪对面有一座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二百余米,传说是从印度的佛教圣地灵鹫山飞来的,据说唐代时登临其上,可以遥遥望见钱塘江的潮水。

    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宋之问在寺中闲走,吟出两句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他想再吟一联佳句,谁知枯肠搜尽也再想不出来,他只好嘴里不停地念着,在大殿前踱来踱去。

    大殿上有一老僧在打坐,见他苦吟不已,便问道:“郎君夜深不眠,为何在此苦吟诗?”宋之问说:“我在此游览,想为灵隐寺的胜景赋诗一首,可只吟出头两句,文思枯竭。”

    老僧说:“请吟出上联。”宋之问于是吟出头两句诗,老僧听完答道:“为什么不续上‘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为这两句诗的刚健秀美而大为吃惊。老僧又续十句诗,完成此诗。

    第二天早上,宋之问又去拜访,却没有再见到那位老僧。寺中知情的僧人说:“这是骆宾王。”

    另有一种说法,这首诗中只有“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一联为骆宾王所作,后面十句皆为宋之问自己续作。但纵观全诗,骆宾王这一联最为精彩,被广为流传,可见骆、宋二人诗才的高下。

    故事真假已不可辨,此事也算是文坛一逸事。

    04

    忆往昔,在杭州上学期间,不止一次去过灵隐寺,从中确实感受到了如诗文中优美的景色,但留给我印象最深却是人多,嘈杂,后山石阶上乞丐多。

    有不好自然也有美好的回忆,其中就有一件事,和同学几人跑到飞来峰上,找了一个大树,然后埋下了当年年份的硬币,现在想来那并是青少年时的幼稚。

    放好书签,合上书本,仰头到在椅背上,闭目,静静回味诗里的蕴意,犹如置身其中,别有一番风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是一种享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d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