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跟语言一样,是人类不断演化、脱离动物性的铁证。味蕾简直能够描画出整个人类自然史,而饮食偏好背后隐藏的除了数百万年的自然史,还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和每个人一辈子的历史。
认真起来,你会发现,品尝美食的愉悦感里,处处暴露着个人品味、生活方式、信仰和财富等等多种信息。而认识美食,其实是正视、寻找自己最简单最直接又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生活渐行渐远。
成长,是不可阻挡的;
远行,始终在发生。
从古至今,故乡的好物,都是异地疲累里戒不掉的良药,那些带着记忆的事物最能给予力量,重整心情。
灰瓦房上晾晒的红薯干,不起眼,也不经意的香甜足够激发大脑;
寒温带里用没腿积雪冻的豆腐块,和大白菜热腾腾一炖,从喉咙暖进心里;
春雨浸润黑土地里萌发的蘑菇,即使失水萎缩,也胜过城市中昂贵的“有机”。
同事欣欣是个漂亮的川妹子。对火锅与生俱来的热爱,让她不惜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横跨京城,去寻找某APP上推荐的正宗四川火锅。店内的服务员,操着地道的四川口音,回头客络绎不绝。但谁成想,最终却被她贴上“不地道”的标签!
无独有偶,笑招姐爱吃醋,嘚瑟自己在某宝上,淘到了正宗的山西陈醋,却被设计师可乐啪啪打脸:我们山西人真不吃这个![允悲] 第二天,他从出租房里拎来从老家背来的山西陈醋,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他每次返乡都要人力背来三、四桶家乡的陈醋......
“地道”,只有真正参与、体验过的人,才能定义!
而地道,除了帮一小撮人找回记忆之外,还能帮更多人品尝和立体人生。可惜的是,虽然向往,但生活所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一直在路上。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致力于用心收集地道的风物。他们背上行囊,带着有考究的精神,走遍全国各地,脚踏实地去发现中国乡土之美。
“地道风物”是由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孵化的内容创业项目。一群热爱发掘最道地美好事物的人在此聚集,致力于寻找最好吃、最好玩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开放式的办公区,随处可见的传统手工艺品,以为是走复古风了,然而榻榻米勾魂的躺在走廊的休息区,以为是走匠人风了,转角又发现一间专门放置娱乐设施的房。
他们曾跑了3座山,找了200人盲测,只为呈现一杯好茶;
曾穿过无数隧道翻山去沙县,只为呈现“沙县小吃”的真实相貌;
曾连喝10杯酸梅汤(啊,十杯糖分的堆积,必须是工伤),只为帮大家筛选最好的那个口感;
曾到江南深巷子里寻“义乌拉面”的招牌,细细理出与“兰州拉面”的N个不同;
广西那次旅行,重点是现场比对驼背粽、背包粽和三角粽的区别......
两年的时间,地道风物深入广西、湘西、黔东南,探寻、挖掘原乡传统,以纸质书籍作为载体,让人们重获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原以为这样一群东奔西走的人,都跟Discovery频道或者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一样,标准装备就是带有十几个口袋的大马甲,然而,我应该是大量缺乏地道好物的刺激,导致的思维贫乏。
钟情回力球鞋,谈吐儒雅的设计总监;络腮胡、梳发髻穿越来的“古人”;头顶彩虹色头发,脚蹬草编手工鞋的美妞;身着棉麻,佩戴串珠的文艺女青年;还有长得像飞飞大王一样梳着长发的先生。
前卫与传统碰撞混搭的美,充满了吸引和召唤力。
有兴趣加入吗?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让普通人,不用花很多钱,过有美感的中国人的生活。
Ps:新疆的一号冰川,云南的高黎贡山都是团建的目的地。加入地道风物,有机会参与今年深入黔东南的团建活动,肉身和胃一起体会苗疆腹地的乡土之美。【鸡冻】
工作地点:北京
简历投递邮箱:jianli@zhizhibang.cn
邮件标题格式:岗位+姓名+学校+来自【职职帮】公众号
首位成功入职者:送1000元现金红包哦~
你家乡的地道风物是什么呢?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吧~
中华五色,是天地秩序的彩衣。一经诞生,就宛如一套精神的制服,不仅融入古代社会生活,甚至在王朝嬗替时,整个国家都为之色变。五色,它们就是传统中国的国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