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向内能观圣虚界,心有永恒无物扰——《道德经》第80章注解

向内能观圣虚界,心有永恒无物扰——《道德经》第80章注解

作者: 儒思祝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19:25 被阅读0次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80》

注:【向内能观圣虚界,心有永恒无物扰】

    本章讲述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恒常道的必然结果——小国寡民。无为的主要表现是无生,即知足知止、不生事端、不生人物。以无生无为为天职,不以生育作为为天职,人少事少,自然安和。又每个人实际就是一个可以自足圆满的小天地小王国,每个人当尽力守中守虚守至圣神,达到圣虚圆满无我无人无物无名民的境界,修心修性是个人的事,他人很难帮助开化,每个人悟到了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恒常道,则没有虚幻的物扰、不作赘行恶业、天下太平无事。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国小人少,地广人稀,人性简朴,自然土产就能满足生存的需要,所以不必使用人为器具,也不必离开家乡去远方冒险谋生。另外,每个人本是自足圆满的灵体,当人能向内守中守虚守至圣神时,人必然感知至圣至虚非物非像不生不灭的生命之灵和生命的美满,从而知足安乐,对外界无任何需求,当然不至于认为外面的世界比内在的虚灵之神更美好更值得追求;认识独一自在遍在永在的至圣的虚灵之神——生命之灵者总是总能随遇而安,不被物像困扰,不会一心向外寻求无常多变而必灭的物像。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人心守中守虚守至圣神,知足安乐,对外界没有欲求和奢望,所以虽有舟车也不会去乘坐,虽有甲兵也不会去使用。使民众采用最简朴的结绳记事的方法。向往不自然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只会使人一心向外追求物质财富,而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往往是无明无智、目光短浅、贪得无厌、难以满足的,势必造成纷争战争,可见向内观、认识内在的至圣的虚灵之神是至关重要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一心守中守虚守至圣神,自足圆满,无意外求,则必然是知足安乐的景象:以自然的食物为满足,以自然的衣服为美好,以自然的居所为安居,以自然的风俗为快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人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而自足圆满,而且因为至圣的虚灵之神与每人同在,每人可以从与自己同在的至圣神感知获取生活所需的一切智慧和能量,所以与至圣的虚灵之神有恰当关系者是非常享受独处的,当然也不愿去破坏他人的独处,所以邻国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疫情在全世界流行更知人人各自自足圆满、自给自足、守分安命是何等自然而宝贵,而不能知足、相互往来带来的是没有止境的争竞、战争、瘟疫、相互伤害。现代人若能遇到原始村社都会由衷而生羡慕之情。真是守中守虚而自足胜过相互往来而不足。

   

故诗曰:

    每人是个小国家,守中守神能自足;

    无我无物无人民,圣虚圆满通永恒;

    看透人物虚妄事,自然无为即无生;

    不生赘行和物业,一心守灵悟空明;

    独立守神如松柏,没有往来无纷争;

    向内能观圣虚界,心有永恒无物扰。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章

  • “致虚极,守静笃”的两点现实思考

    文:佳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第16章 (译):尽力使(自己)心灵达到虚寂的境界,牢牢...

  • 2019-04-19

    和孩子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15天。 早起学习第15天.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作诗

    作者:孤独晴天星痕虚圣 心有诸多事, 凌晨难入眠, 并非诗难写, 无奈笔无铅

  • 道德经的四字宗旨(二)

    现在再来说说“虚”。“虚”,是谦虚,虚怀若谷的虚。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

  • 夜愁

    作者:孤独晴天星痕虚圣 独倚栏杆人又扰, 夜深谁又在烦忧? 百花凋谢容颜老, 人间真情是思愁。

  • 《道德经》读书笔记(16)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

  • 共学《道德经》第16天

    共学《道德经》第16天2022年3月3日 第十六章知常曰明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

  • 初读《道德经》(8)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 至虚极,守静笃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里面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回复的,静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内能观圣虚界,心有永恒无物扰——《道德经》第80章注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gt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