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十一)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十一)

作者: 烁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0:43 被阅读94次

        前言:本文纯属个人愚见!本故事纯属虚构!

        对有类似经历或者雷同,说明曾经都处 于人生相似的经历过程。把它当做小说看看吧。白玻璃镜头不是神话,新手拿到手都是白兮兮一片灰白图像。若果真喜欢,得自己去悟!

        本文不作为商业类用途!!!!!!

        但可作为茶余饭后笑料。对所有文里提到的,不针对任何人和机构!

        一篇傻子的傻文,请大神给予尊重和理解!

        文章编辑:迷失的狼bb

        文章图片:迷失的狼bb

        本文初始版权和最终版权归属:迷失的狼bb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述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十一)

        "师傅,您慢点开,靠山这边开。我感觉就要掉下去了,哎呀,妈呀!好可怕,好可怕!",可儿神情紧张,一副惊慌失措的表情,时而闭上眼睛,时而双手抱拳护在胸口。身体却不敢动摇。

        "给你,拿着,抱紧点,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很快到了,哥在旁边陪你呢!不怕,没事的。",中乐拿了一个小抱枕,塞到可儿的手里,微笑地用大哥哥对待自己妹妹的怜爱表情看着可儿。也不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每次可儿都是神经巴巴大惊小怪的慌!也许吧,毕竟女孩子嘛。做男人就更加要保护好女性同伴,那是一份责任。中乐心里在想,要是自己真有个这样率真可爱的妹妹就好了。那可不知道自己会有多疼她,想着想着,突然车停了。

        "快看,前面500米的地方,那块巨石。"

        众人正纳闷,听到司机说话了。真的,一块巨石从山顶正滑落下来,重重的砸在山路上,卷着尘烟,伴着碎石。发出一声大大的响声,又随着惯性,向前滚动。很快就掉落到山底下,又听到一声巨大沉闷的巨响。"嗊。。。。。。",山上还有一些碎石继续落下。惊诧的一幕,大伙忽的后怕,脸上悄悄浮起惊吓之态。

        "司机大哥真牛啊!",可儿伸出右手大拇指,一个劲的对着司机老牛点着。

        "如果刚才没有看到,及时停车,那后果真的可怕。咱们是幸运女神附体了。",说完老牛双手合十,默默放在胸口,头低低忻诚对着巨石滑落的位置拜了几拜。他看着底下那随风飘起白色的哈达,数不尽的白哈达啊!眼里泛出深沉,脸色严肃。似乎又勾起了多少心底往事的回首。

        中乐知道,那些白色哈达。一条哈达就是一个灵魂。但山底条条缕缕的铺了许多啊!

        蜿蜒连绵之间,颠着起伏凹凸的石头沙泥小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大伙暗自默默在心里祈祷着,直到一米阳光带着暖意无情的倾斜覆盖着整个车体。大伙才忽然感觉是到了目的地。神境啊!枯黄的稻田杆,泛着夕阳金黄色的水道,远处连绵的高山。山顶染上金黄的积雪......

        "亚丁吗?亚丁吗?我们到了亚丁吗?",可儿欢雀着跳了起来,拼命的拍打着双手。完全陶醉在到达的快乐中。第一次到这么神圣的境地,第一次见到梦里亚丁的美。山脉围绕着平原,山雾萦绕着树林,薄一团厚一团,此起彼伏飘荡在山谷里。渗透着神秘的夕阳金色,金色里带着丝丝白雾,甚是讨喜。远处透的耶稣光,光跟雾气在奋力抗争。雾气是灵动的,看,她在飘,在转,在凝聚。而光,泛着金色,也毫不留情拼了老命的渗透,重重砸在那片古老安静的亚丁平原低地。为平原铺上了金子般的衣裳,似透,似纱,似仙女。感觉,就是仙境!这就是摄影人梦寐以求一生必来一回的亚丁。

        难怪可儿会情不自禁,如果没有亲自到现场感受,是真的体验不到那山那水那仙境诱惑着一个灵魂的向往。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冒着危险都要赶过来的地方。富來沉默着,二十年前自己也在这里,这个古朴而神灵的地方。想不到二十年后,还是没有变。富來在苦苦思忆着那个第一次,他想让这次的感觉跟第一次一起重合。可能,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来了,心中的亚丁!夕阳把富來狠狠过塑成了金色的躯体,影子越拉越长,而富來,就那样站在原地,看着,看着。

        这次到亚丁,是中乐发起的。这一路四千多米高海拔和崎岖颠簸的山路,对于富來是个考验。也是中乐担心的,毕竟富來七十七了。人生有第一次,也有最后一次。有些事,有些梦,如果不想带着遗憾,就必须去实现。还好,富來一路都没有问题,倒是可儿有点高原反应。

        安排好住宿,亚丁已经被黑夜团团围住,完全看不到四周。老牛是藏民,为人耿实,可以看到原始土地孕育的善的气息。他话不多,偶尔一个腼腆的笑容,就能给人留下最深刻真实的烙印,让人会在安静的时候忽溜的又印刻出来。老牛生起了篝火,大伙围坐在篝火旁。没有了阳光的暖意,亚丁在夜里显得无情。冷的湿,湿的冷,时不时感觉到寒意。唯有寄望那堆篝火,在一片寂静漆黑中冉起生命中的温暖。

        富來感觉到可儿有点心事,不禁热情的问到。"可,怎么啦!别看这里如此漆黑,可以安静的享受感受一下最真实的回归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静,静的那么安详,那么真实,没有丝毫黑的造作。闭上眼睛,你会感觉真正的夜的黑跟夜静的归宿感。""没有啦,师傅。我就是在寻思,拍了那么久还是在拍照。摄影的边,其实还没有摸到。后面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突破。我尝试用白玻璃固有的镜头味道融入现实悲苦现状,也尝试用白玻璃固有的镜头味道去拍生活中的美,当然也不断在揣摩自己心理矛盾和现实生活不公的矛盾与白玻璃味道的融合。甚至还加入自己的大度和偏激运用夸张手法去表达。可是总感觉出不来。"

        "不用急的,平实最好,自然最好。白玻璃有它历史性的特有味道,你是不是经常换镜头?一支镜头磨合的时间有没有一年?十九世纪之前的油画派思维有没有去接触?维度层级各个维与度的探知有没有理解?平面与几何立体包括点、线、面在光下的结合,面与面之间的衔接呢?影子论的透视与主焦位置距离图片大小的比例呢?社会经历与现实生活感知苦楚历练呢?你看我三十多年了,也一直在探索。你才三十多岁,还有大把与生命触碰的火花。静下来去感知,然后用平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加上你生活经验的理解。就是你当下最深沉的作品。",富來沉醉在夜色中,说得很缓慢,他也在自己思考。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所有的困惑,也是富來这把年纪的困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是当下的最好,那就等于把自己封尘了,后面再继续谈论进步,都是唯假论。所以不要赋予自己太高的调子,人总是不断探取,因为明天对于所有人都是新的!

        "嗯呐,感谢富來师傅!那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点走,有时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玩白玻璃的人群毕竟太少太少。白玻璃的镜味,在真实世界里的现实。小女子牢记了。哈哈,您老这一程没累到吧?我感觉还不如您呢!对了,中乐哥,像这种夜的黑,白玻璃喧释的味道是怎样的?您给开开课啊。"

        中乐正啃着烤熟的鸡翅,油脂在中乐的嘴边慢慢漫开来,显得滑稽。"等等,这高海拔的家养鸡确实不同一般。我得先吃,趁热,可儿妹也赶快尝尝,鲜而韧,韧而柔,跟家养的鸡区别太大。",中乐说完,递了旁边烤熟的鸡腿给富來和可儿。

        "其实白玻璃与现代镜头并没有矛盾,也不存在冲突关系。现代镜头是科技的方向,按逻辑来讲是适应当下现代商业发展和当下人群审美观的。手机也能拍出大片,看把握的人的水平。而白玻璃也是投合了一小部分有历史情怀喜欢特殊味道的小众。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美。喜欢就好,没有冲突!所以不需要太介意的对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啊!你说对不对?

        对于黑的理解,黑是多变的。如果有人告诉你是特定的几种,新手估计跟错老师了无疑!白玻璃没有特定镀膜层过滤特定光线,所以她敏感,多变。跟不同的光线结合,就有不同的结果啊。再加上机器,后期转格式,曝光容纳等等,确实应该说没有定值。大致白玻璃的黑,可以借鉴几个通常见到的黑的例子。

        如果睁开眼,闭上眼。努力辨别一下周围有灯源的夜晚,会发现那个夜的黑,努力看能够看到底。对于人类,有两种视觉感官,一种是视力正常看到的有灯源的夜的黑,虽然第一眼看过去很难看到夜的黑最黑的地方,可是细细再看。又觉得似乎有了,隐约中正常视力看到了模糊黑中更黑的地方。而且是一层层薄雾黑团团包裹的立体几何的延伸黑。而近视眼,就跟正常视力的人出现了相反的视觉感官,近视眼看到的是类似镜头焦外拍到的那种黑,而那种黑更朦胧点,雾状更浓烈,似乎是一团的立体几何黑但感觉黑不透。

        终究图片暗部黑到底与什么因素有联系?胶片介质?机器影像处理器高低端?机器的bit值?色温值高低?漏光程度?应该说都有,还有其他比较小的因素。白玻璃的古董新用,里面就涉及到原始值成像过程中白玻璃自身的色温值问题。色温越暖,暗部越小值,色温越冷,暗部越大值有些白玻璃拍出来的色温值高,有些又很低。早期刚制作出来的白玻璃又跟后期的色温值表现不同。有些拍者就顺口溜出了一句。暗部蓝调,德味!但其实暗部蓝调,就跟白玻璃配方属性导致的色温值关联了。所以现实中可以利用这个固有的属性,可以帮助拍者去获取哪种值的黑。

        咱们在雅安拍的那些人文,基本都处于高压光线包围的环境拍的。是不是感觉看到图片出现了古朴质感,跟平时在平原拍的片子的纯净又有区别。高压光线包围下的逆光傍晚,光线柔和些了,但紫外线依然强势。所以逆光拍暖暖味道的片子,在暗部那里就基本上满足了高程度的舒适黑。那种黑基本是属于高端黑,所有外界因素都满足了高调的数值。那个时候反而要注意白的味道。一般的白玻璃对于高压光线里出现的白,因为没有镀膜层过滤特定光线的原因,能抗击高光而白色不si。拍摄主体的脸上油脂包围部分就最容易出问题。如果白玻璃能够轻而易举压制这个细节,高光部分容纳度好,抗压性好。那这支白玻璃就是特别棒的。自然在高频段的白,也就显得舒服,还原性大大提高。

        白玻璃的高频白,其实就是按音响的高低频感觉。暗部就是低频,基本属于固定值。最亮的就是高频,属于敏感系数最高层级,极其多变。

        后来咱们拍全景,缩小了光圈值。那才是白玻璃最迷人的世界。夕阳金黄色的白玻璃味道,是不是跟镀膜镜头区别极大?颜色完全不同,就好像真实的金黄色的原版复印。那种有质感的高压光线氛围图,如果懂得把握构图和焦外延伸的手法。表达得恰当,你会看到白玻璃镜头给你展现的另外一个原始信息数据资料,而这些资料也是唯一值。

        有没有想过,光圈为什么能影响景深?

        这个问题一般拍摄者都会知道,光圈孔径越小,景深越深。但是光圈孔径缩小以后,是如何影响景深的?估计头就大了。哈哈。因为这个"如何" ,就牵引了更深点的知识面。"

        "这个还真的没有深入去学习呢,中乐哥,快给我和富來师傅讲讲。"可儿一听到感兴趣的摄影知识,就来劲。

        "这个我只能凭当下的理解讲一下,也不知是否正确。你听完自己过滤,或者以后发现我有什么讲错的,一定要告诉我啊。

        光圈最大值时,外界光线通过光圈是最大值吧?这些光线束形成的光锥与底片的交汇面积。

        一)如果说底片是一个的面积,光圈最大值时形成光束的光锥大于底片的那个,发散得厉害。光锥与底片的那个处于失焦覆盖,影像就没有那么清晰。

        二)调节光圈值让光束形成的光锥=底片的那个。就是正好影像合焦了,会发现图片影像又清晰了很多。

        三)调 节光圈值让光束形成的光锥 < 底片的那个。光锥与底片面积交汇更小了,那么弥散圆更小,影像就更清晰了。这是眼睛视觉感应效果。

        四)光锥与底片面积交汇的合焦前后,都有两次的失真合焦。明显最大光圈值时光束太散,影像就没有那么清晰。最小值光束集中,就趋向更清晰。所以有时用最大光圈值拍,就可以利用知识构建所谓油画类的效果。

        有一种黑,是带油性效果泛着细小颗粒霓虹灯状的黑,第一眼看上去感觉黑,但其实很实,泛油,黑得质感。用白玻璃跟胶片结合,高端机器就会出来的效果。镀膜镜头跟胶片机器结合,也实,但质感,油性黑就没有那么含蓄,但也不至于si黑的那种。

        还有一种黑,属于数码机器高bit值加白玻璃的黑。质感跟油性黑会差一些,但如果得当,有时反而会优势于白玻璃跟高端胶片的效果。知道吗?因为数码可以把握偏色的问题。国内有些极个别的资深摄者已经研究出来了。

        另外一种黑,就是普通机器加白玻璃。你会看到每个人都会出来不同的黑。那最后就要看图片整体纯净度问题。高纯净度的影像,那个黑自然也会很质感。"

        老牛,富來,可儿还有中乐。享受着亚丁那座原始神秘的大山气息,品着红茶,聊着人生。慢慢陪伴着夜深。

        亚丁的晨,来得很早。氧离子四处乱串,睡一觉自然也舒畅。生活在大山的人身体骨好,就是这样的道理。大自然会给你满满的疲惫恢复因素。大伙准备好进山了,不登驴,徒步攀爬,想让足迹遍布在路过的亚丁泥里。让鞋子粘上厚厚抠伴晨露的湿,让脸颊感受氧离子湿润的渗透。因为大伙知道,必须尊重亚丁这座大山,亚丁山才会拥抱懂得尊重之意的客人,敬以最真实的附体。

        远处,一群野生的梅花鹿。结着伴,慢悠悠的,一会细啃嫩草,一会群体疾步快移。这里是他们的家园,难得的乐土之地。也许鹿儿们一直都希望这片古老原始的家园,会一直传承下去。以后,它们也不知道,是否家园会改变?人类的脚步越来越多,陌生的脸孔越来越多。。。

        九月的亚丁,已经略带寒意。高处山峰半腰,已经开始往下蔓延积雪。枫叶也悄悄染上绯红,借着光在逆处格外妖娆。可儿说那是最自然的原始美,最风骚的野的味道。因为那就是本意,是没有经过胭脂熏陶而胜过胭脂水粉之本体。如果要说美,这就是可儿理解的美,一个女人所欣赏的美的自然论。

        "先生传话给我了,说是可以借鉴达芬奇数学透视法和毕加索牛逼的立体分体主义。结合白玻璃味道里的色带,把原始的立体几何色彩记录下来。还说了两个字––延伸。"富來突然记起先生的话。

        "不是有篇文章里说––中世纪沉寂了一千年,所有人都压抑在呆板,毫无个性的审美里。直到这群艺术家的出现,颠覆了一切。那就是达芬奇和毕加索为代表的时代的审美创新和颠覆。",中乐插了一句。

        古董黑白灰赋予彩色化高纯度现代用法,是先生一直倡导建议。富來也懂,但玩法还局限于表面。富來也一直在思索达芬奇的构物于心三维延伸的透视法,有面与面垂直延伸,有单面延伸,还有主焦延伸。焦外色带延伸。其实这些都是满足眼球和在二维平面上的三维算法。试想想,那是一个什么境地?把思维构图记忆在脑袋深处,就用那种稳稳的构图记忆,脑袋里已经严谨堆积了最佳构图的几十种算法的结果。利用白玻璃记录在相机里。提前的把握,提前的构思,提前的完美准备。需要的只是把现场的合理安排布局,计算色带焦内外的联系和色带的分布等等。历练,是所有最终最完美的经验结合体的结果。而不是半斤八两充大头虾的唯假大师依靠所谓金钱和权势堆砸出来的唯假作品。

        中乐架好脚架,铺上垫子,一块黑布,一顶帽子。准备开始在山脚这里拍几张。可儿一见,乐了。

        "中乐哥,你这是干嘛?还没见过谁这样拍照的。还要趴在地上拍?你真的怪异啊!",可儿笑起来。对着中乐一个劲的开玩笑。

        "我打算用慢门拍几张,让前面的草皮透视前缀,沿着小溪,小溪可以用来做延伸。溪流表面会很亮,还可以是蓝色跟白色的结合。右手边山的阴影是一个面,地皮是一个面。溪流就在这两个面之间冲出去,一直去到相机构图右边线。再前面就是积雪的雪山和蓝天。看看把中间弥漫的雾气拍下来。也拍无限远景,也拍前焦主体,也拍大光圈前焦的野花。野花尝试三种拍法,前缀透视,主焦和后缀透视。这里空气通透,每种色带在高压光线下的表现应该有反古的味道。到时回去再看效果。可儿妹,你带脚架没有。赶紧观察好开始吧,时间挺赶的。你看富來已经开始拍了。"中乐说完看看富來,富來没有用脚架。

        富來听到后,赶紧架起脚架。

        "慢拍吧,不要追求数量。计算好快门、光圈值跟水流和云雾的流动速度。注意静止物体阴阳面的亮度,所有在动的物体的大概速度。像这样的场景,不是让你就这样一般快门拍拍拍下来。必须要表达一种意境,表达静止与灵动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的思维加进去,让水变成雾状的水,云变成通透的氛围。山的背光阴影面积大小也结合大小进行删减。逆光下遮光罩跟光束的平行位置一定要把握好。在逆光平行光束偏下一点吧,也可以都试试不同角度,回去再总结。如果近焦花体,尝试让花瓣透明吧。白玻璃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实度。"中乐一边趴着调整一边说。

        可儿听到后,赶紧笑嘻嘻的架好脚架。"是啊!跟中乐哥学习学习,我真的太急了,居然忘记了拍前的观察和计算。那样跟拍照有什么区别。先生说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灵动里的安静,不就是意境吗?哎,又学到知识了。"

        "中乐,今天用原始iso还是提高一点iso好些",富來探着头朝中乐望了望。

        "富來师傅,结合光线吧。这里是高海拔,处于光线的高压包围状态。说明光线是满足的,原始值拍一点,预设50值也可以试试,回去对比暗部灰度哪种好,再仔细对比记录下来吧。一般处于高压光线包围的环境,是可以用上预设50值的。超过原始值的就不要用啦。定时功能拍喔!",中乐开始忙了。摄影人对于那份拍感,是执着而期待的,到这里就真的不希望谁来打扰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后面的整个过程,富來,中乐和可儿都自己陶醉知情的拍着。时间有成本啊!忘我的沉醉于中,完全将思维渗透到白玻璃看到的世界里,用上到当下为止所有的摄影感悟和情感。那是一份美好的寄托,那种快感会伴随着趴了半天肢体酸痛屏着呼吸聚精会神以后的疲惫与那份美好的寄望一起发酵。直到发现艰难的站起来后身体好像感觉不是自己的一样。才会笑笑说,我努力了!

        亚丁之所以美,是因为原始。原始的生态链,原始的泥土气息,原始的原始。富來真的不想这块神圣之地,会加入太多陌生的脸孔,陌生的脚步,陌生的文明。就让她,在原始之中延续着自己古老的文明,那才是真正的尊重。可是,富來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亚丁跟现在的亚丁,人类的文明已经明显渗透到亚丁山的原始里面。想着想着,不禁泛起一丝寒意!

        后面的行程,会到达牛奶海,然后在山顶的寺庙住两晚。白天拍拍人文,看看风景,感受亚丁山的原始。回到山脚,再记录夕阳下收割稻谷的影像。最重要的,是帮居住在亚丁山的老乡们,拍一辑当下的礼像。跟他们聊聊天,了解当地风俗,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到他们的地方。尽力去做好。摄,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纪实类的深入,了解当地环境和发展,才是摄的意义!

        老牛自从开始爬山,就一路在捡垃圾。塑料袋,纸巾,罐头盒。矿泉水瓶子,丢弃的衣服。还有饭盒,袜子,鞋子等等。可儿觉得老牛是捡那些东东回去卖破烂。所以也就没有理会。老牛装满了一大袋,就会用细树藤捆绑起来,放置在角落,做好标记。回到半山腰,大伙看到老牛身上已经背了五大包垃圾。中乐看到老牛背了好几袋,也分了两袋到自己身上。一路回走,一路捡。

        "这些拿回去是可以卖钱吗?",可儿好奇啊。

        "捡起来,等到了山脚下,那里有个堆放垃圾的地方。到时我就把这些垃圾袋放到那里。",老牛憨实的笑笑,但这次的笑,明显有些勉强。富來,中乐,可儿听到这话,顿时清醒了许多。原来老牛这一路陪随,是在成就亚丁山的美!

        大伙这趟赶亚丁,路途帮助过高原反应的,帮助过心脏问题休克的。富來袋子里的3盒阿司匹林也分派所剩无几。脚崴到的,发烧的,身体过敏的。以致可儿常常赞美富來和中乐,他们是在摄的路上,继续善着!

        亚丁山下,那零散排列的稻田里,采稻人正努力割着稻谷,谷穗在布满露珠的夕阳光下,摇晃那饱满带着成熟气息的脑袋。在风里跳起丰收之歌。采稻人停了下来,满足的伸展着疲惫的老腰。用沾满泥土的手背,拭去铺满额头的汗。镰刀鋒反射出一道金属的弧线。看得出他很满意,眼睛望着远方天空,却显出一丝惆怅。这些是今年的全部了!明年也不知怎么样!

        中乐刻印了这一幕。他打算挑出一张自己满意的,晒出来,表成框。再邮寄到那位老乡手里。忽然一种莫名的伤感,包围了中乐。只知道那刻的沉思,传到了亚丁山谷,传到了风里,慢慢化为无助的涟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i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