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纯属个人愚见!本故事纯属虚构!
对有类似经历或者雷同,说明曾经都处 于人生相似的经历过程。把它当做小说看看吧。白玻璃镜头不是神话,新手拿到手都是白兮兮一片灰白图像。若果真喜欢,得自己去悟!
本文不作为商业类用途!但可作为茶余饭后笑料。对所有文里提到的,不针对任何人和机构!
一篇傻子的傻文,请大神给予尊重和理解!
文章编辑:迷失的狼bb
文章图片:迷失的狼bb
本文初始版权和最终版权归属:迷失的狼bb!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六日夜述
用艺术的角度理解白玻璃这个历史遗留的丰厚礼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9e8706fa5b753ce7.jpg)
是富來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何为艺术?早期的理解是特定含义下的表现主体唯美的各种方式,只要够独特,够性格,够另类。在一眼看过去就紧紧抓住眼球而能触动心扉的创作。后现代随着时间变化及审美的发展。艺术已经从单纯表现唯美转化为反映社会矛盾灵动结合具有暗喻双面的心境冲击,带有浓浓生气和特有表现力度的大胆创作灵感了。时代在进步,但是唯美的基础没有变,艺术,是极少数孤傲痛苦的灵魂在人生摆渡过程中产生的痛苦结晶的结果。那种不经历风雨不理解何为真正的痛不感知悲欢初始之意,触摸了生SI痛感的绝望后才能创作的作品对人类眼球和心灵的导引之作!
看看达·芬奇(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他在公元1500年于佛罗伦萨利用透视法创新创作的《蒙娜丽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美和迷乱。但纵观这位美男子,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还是一位同志。畸形的童年成长经历,给他留下的是痛与乐,对于内心矛盾激化独有的生存方式。对一个人的灵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和抗压。达芬奇是一个全面能手,基本什么都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人家能够在创新那里出来了,是磨难磨炼了他,才铸就了一个独特的灵魂体,才有独特灵魂体的创作结晶。里面的历程,往往只有达芬奇本人才能体会到各种心酸。而不是现在看到别人努力了,才知道抓紧时间努力。而人家是每一刻每一秒都在刻苦的努力。有谁感知到他通宵达旦的夜熬,单亲家庭经历的欺凌,在最失落无助那刻的痛心。
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f898636b61fc58f9.jpg)
白玻璃圈子,有胶片类白玻璃搭配,数码类白玻璃搭配,还有最近玩家diy的介于数码胶片的拍立得搭配。玩的人数极少,为什么?麻烦!直接按快门还是方便许多,其实影像一个样?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答案是对的。但是对于极少数已经意识到不一样的玩家来说,答案肯定是NO。因为他们已经从普通影像大众认知里面走出来了。他们懂得黑中有黑,白中有白对于影像高低频率的影像。色带主焦失焦世界的颜色分布演变和调剂。原始影像如何更接近真实色彩而利用哪种规格的白玻璃镜头去融合出艺术的味道。
当年巨子亚当斯最喜欢的一个英国ross wide angle白玻璃镜头。一个贵族用上了不被看好的小光圈白玻璃镜片,却在人生大部分时间用那么简单的镜头拍出了许多大作。富來认真学习着,他知道是利用光圈溶解光线的方法。后来富來翻看了那个ross白玻璃镜头,用现代数码相机搭配时,也有一点油画幽幽质感。搭配更大底子的数码16bit值的反而味道就出来了。看来白玻璃镜头与媒介体相机的搭配,是后面需要研究的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25bd7b1c6f9a5b37.jpg)
艺术与摄影?有关系吗?
有,也可以说没有!看认知度和理解程度。富來曾经认识一个白玻璃镜头的低调王者。太低调了,作品不发表,不沟通,不交流。好不容易约到他吃个饭,账单却从来不肯让别人出。说奇怪吗?孤僻怪异的才子,为人却出乎的谦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次富來去四川旅游,在海螺沟那个海拔四千多米高的冰川石头沟里,平生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人家都是水平直线拍摄,这家伙却是贴地拍,高处拍,而且都在明暗交界的地方取景。哪怕是模特,角度看起来就是怪。当时富來拿着相机,就呆呆的站在阳光下,观察那个奇怪的摄影先生,整整一个上午。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每每回想起来当时上去打招呼的那刻。富來就忍不住想笑。
"先生,您好。看着您的镜头那么怪异,跟我手里的镜头不一样啊。您这是什么东西,拍出来的东西有没那些大炮来得爽直啊?"。
那人回头看了一眼富來,冷冷笑了一下,嘴巴都没有打开。又继续拍他的作品。富來好奇啊!忍不住又上前蹲下来,就在那里蹲着看,也不好意思打扰他。等那位先生拍完,掏出一支烟递给富來时,富來才感觉到递烟那温暖的用意。先生并没有排斥自己,是自己不应该在别人作业进行中去干扰。富來赶紧双手接烟,心里一下子得到满足。
"先生用的镜头很怪异,快门版转接数码老相机。我听您那快门声音,很慢,很慢。您不普通啊!",富來小心地说,怕得罪了眼前一个懂行的朋友。他知道,知己难求。
"就是普通的尼康d3,不过接上的镜头是福伦达寇丽尼亚光圈5.4。光圈值比较小,我用来拍景,慢门。看看有什么味道出来。说完指了指那个巨大的遮光罩。这个也是宝贝。",说完居然很神奇的自然流露出一丝自豪的神色。他换了一个姿势坐下,然后看看富來。觉得富來也是那种感觉可以深交的朋友。就这么愉快的聊起来了。原来也是老镜头发烧友,而且还烧得不轻,烧得很深。富來听他讲着,知道这是一个不寻常的高人。看他布局机器的角度和慢门的节奏,就知道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随后,大家互留了联系方式。在这漫漫的十年,先生极少出片,但是每次能够拿得出手的,都是大片。源于先生的性格和为人方式,他不喜欢砸堆。总是孤傲的面对着自己的创作,也许沉淀,才是一个人最深沉的宝藏。富來跟先生一直联系,互相切磋,摄影也进入另外一种境界。不再急切表现,沉稳中慢慢沉淀属于自己的精髓。难,再难点,乐于接受最寂寞的煎熬。熬出的汤才为上品!
至于后面的中乐,辗转一圈之后才发现中乐原来是那位先生的门徒,唯一的一个。先生教会了中乐摄影,先为人,再为摄。确实,如果为人不实,即使作品拍的如何好,作品不会自然留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aab386a03ee36e16.jpg)
"布谷,布谷。。。。。。",手机信息铃声响起。富來一看,中乐的信息。
"用艺术角度理解白玻璃的味道。"
"白玻璃边缘不会很好,分辨率不会很高,色彩不会很艳丽。但如果喜欢那种真实古朴还原和色彩,就要立足去爱她。其实也不用刻意去爱,因为无形的感官会促使一种不自觉的吸引。那是因为懂得分辨图片古典气息和氛围。边角旋转也好,暗角也好,只要暗部不死,那就是灵动之气氛围的营造。白玻璃会给你大自然最真实的感应,因为直接,因为没有隔膜,因为纯白制造了更神奇的色彩搭配,纯黑让人踏实。不造作的神韵会跟人的神韵各而为一。就让现代之意夹带着历史的古朴奇妙吧。",富來心里舒服着。这小子也很久没有联系了,说明心里还有我这个朋友。
是啊!既然有缺陷,但也有优点啊。就如索姆镜头一样啊。如果没有深入去接触过法国四十年代之前的白头索姆,那种必须要等待拾宝人用极具独到的慧眼才能发掘的那种烂漫不羁,散而不乱,大气豪放不拘小节的早期索姆。本意的胶质,本意的色度,本意的高贵和脱俗的气质。那就买个索姆无膜镜头,去感受一下那种那么美好的镜味?那就等于大浪淘金一样,会发现淘到了很多沙子。可千万不要把淘到的沙子说成了金子!就如索姆,它只是一个统称罢了!
深秋的风伴着寒意,结着伴呼啸而过。很急,很急,急到连彼此都忘记了招呼。白雪也应节的及时赶到,过来赶场这深邃的秋和烂漫的冬的舞会。银子般颜色的雪,覆盖了高处的枯枝,一簇簇堆积着拥挤着生怕被呼啸而过的风客毁散了美丽的容颜。远处,一个结实的大大鸭蛋黄正招摇地玩弄着手中的火焰,四处抛晒。那火焰越过散零的雪,堆积在地上,形成了一道道五彩的光。瞬间为大地铺上了金色的舞带,直让人觉得舒服与寄望。冬,也不是那么得寒冷无情啊!
中乐所理解的白玻璃味道,跟富來理解的不一样。为什么?富來就是拍,见到什么拍什么当然也加入个人逻辑思维和十九世纪油画韵味。但是,单纯从摄的方式和影的随从,中乐明显高出许多。富來根明白这点,这就是在有些大师摄影图集里,能够读到拍摄者的思维,能够读到拍摄者心里所想表达出的矛盾现场逻辑。通过解像,反映出历史那刻的现实和态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4e8e0a401e817ed2.jpg)
那就是天分与艺术的结合体。富來对这类人是佩服的。因为他们天生细胞里饱含着如何取景,如何定位角度,如何匹配最佳唯美故事细胞体的激化。再加上多年拍摄经验值对于光线的随机复合结合所出现的变化。构就的是一份心情,一个想去读的故事,一种跨前潮流的味道。吸引,是最具诱惑的表像;而内质,却是探究心境的打击;感动,就是平凡中不显平凡的故事感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5599/49754941fa86c3c4.jpg)
看了想去看,读懂了想哭,内心总有驿动的感觉。延伸到看到了拍者那时的心理同感。白玻璃,如果能够延伸,请你继续解读着这个变换离奇的大千世界,留下最宝贵的历史影像,留下曾经无意表露的开怀大笑滑稽神态,留下苦难世界生活不易的无奈神举。
或哭,或笑,或茫然;或听,或看,或感慨;或静,或动,或狂野;或冷,或热,或痴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