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连载小说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作者: 烁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00:14 被阅读260次

        前言:本文纯属个人愚见!本故事纯属虚构!

        对有类似经历或者雷同,说明曾经都处 于人生相似的经历过程。把它当做小说看看吧。白玻璃镜头不是神话,新手拿到手都是白兮兮一片灰白图像。若果真喜欢,得自己去悟!

        本文不作为商业类用途!但可作为茶余饭后笑料。对所有文里提到的,不针对任何人和机构!

        一篇傻子的傻文,请大神给予尊重和理解!

        文章编辑:迷失的狼bb

        文章图片:迷失的狼bb

        本文初始版权和最终版权归属:迷失的狼bb!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九日夜述

        光线与影子,是成像的灵魂?

        触碰与感知,是成像的启蒙?

        故事与我们,是成像的核心?

        情感与捍动,是成像的初衷?

        似影非影

        似梦非梦

        疑似昨日

        梦醒之时

        随意刻画

        最甜的你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富來深沉的闭紧双眼,脑里就只有空荡荡的思维。记忆在无尽的潮水里翻涌。人啊,为所困,为所依的寄情,到底应该寄存在哪里啊?纷飞的雪无已回答,静寂的夜,无已顾暇。富來此时感觉到孤独,他怕地上长长的影子也会抛弃主子而去。忽然那灵空的惆怅,化作一声长叹,钻入夜的寒山,不觉回头!

        天一亮,三里屯的一间简陋咖啡馆。咖啡馆虽说简陋,红砖内墙加的古蓝色粉饰,凳子椅子都是破烂老古董,看上去显得沧旧。咖啡馆里坐满了人,每个座位都有类似文艺范的主人,打字的,聊天的。呆呆傻傻静坐听音乐的,瞪大眼睛四处张望的。有的露出舒畅的神情,有的似乎显得惆怅,唯有钴磁喇叭传出的空灵乐声,不慌不忙悠荡在房间里。钴磁喇叭发出共振吸引的魅力,让人觉得陶醉。那里面有很多人都是介于那份钴磁情怀的诱惑,不远千里奔波,心里总有这间简陋的咖啡馆。

        "秋天的风一阵阵的吹过,

        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

        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

        最爱你的人是我,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台湾乐手黄品源的老歌。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用钴磁共振的方式传达出来,模拟声伴着浓浓的厚度和暖意。仿佛置身于演唱会现场氛围一般。闭上眼睛,你会真情投入那份感觉,睁开眼睛,却怎么样都不想承认这是在一间如此简陋的小咖啡馆里。

        真的,如果品源老哥那磁性的声音没有结束,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那就静静呆呆傻傻地,安静享用这心灵归宿的导引,让心也暂时回归最真的本意归处。

        角落里,围坐着五个看似不和谐的身影。富來,中乐,先生和老Q。另外一个是而立之年的气质女,一身黑色素颜,黝黑亮闪的披肩秀发,白哲肤色上带着阳光沐浴后些许古铜。国字脸偏微尖下巴,笔挺而略带弧线的鼻子。那双天生赐予的双眼皮眼睛,配合整个脸型看一眼后浮现的刻骨铭心暗暗惊讶。是完美标准的朔和体?还是优质基因强大突变筛选后的结果?看一眼,会觉得脉脉含情里面夹带着丝丝暗语。那是不是一种传说中的气质?但是那条合身的牛仔裤,那件普通的薄皮衣外套,那款一看就是非同一般的气意。或许只会感觉到她的不一般,却怎会联想到那是一个另类的街拍女。而且还用着莱卡加百年白玻璃镜头。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周围围坐着几个老男人。

        老Q,广西,五十九岁,大画幅玩者。

        中乐,历口,四十五岁,杂画幅玩者。

        富來,北京,七十七岁,杂画幅玩者。

        先生,成都,六十八岁,大画幅玩者。

        可儿,上海,三十岁,杂画幅玩者。

        群里,就五人。

        咖啡馆的交流也用手提在群里交流。

        似乎怪异的,五人围坐在一起。

        此时咖啡的香气才是交流的现场语言。

        富來:"光,通过镜头聚焦在一个平面上不产生失真。这镜头就可以称呼为完美的镜头。

        如果这个聚焦范围的边缘有其他光和颜色,也就是超出原始设定值的部分,便是像差了。这个像差范围有大,有小。越小越接近原始设定值边缘,像差越小。

        变形是一种基于玻璃镜片的物理几何属性。就是研磨精度曲直与误差造成的成像质量。

        那到底白玻璃片数是不是越多越好?"。

        老Q:"这个不好说。白玻璃一个空气面反射率大概为5%。

        4个空气面透光率大概为 81.45%,例如Protar、Dagor、Collinear等2组玻璃的。

        6个空气面透光率大概为73.51%,例如天塞tessar、cooke3片结构及变种等3组玻璃的。

        8个空气面透光率约为66.34%。例如双高斯plasmat等4组玻璃的。

        是该看透光率?还是镜片数量?"。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中乐:"这个我觉得还是要综合考虑。例如白玻璃时间久远产生的自身氧化反应,粘合层物质时间久远产生的氧化和自身的老化问题。加上筒内时间久远消光漆的老化和氧化及脱落。还有就是镜片边缘护光漆的老化和氧化及脱落问题。镜筒内镜片拆修过再回装的精度问题。所有能够导致白玻璃老化和变质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毕竟年代久远,有些能够使用的存活到现代的白玻璃已经不能够按照新镜头刚出厂时的指标和算法去估量它。"。

        可儿:" 那如果是藏品白玻璃镜头呢?是不是可以按照出厂的指标和算法估量? "。

        老Q:"藏品白玻璃磨损值相对好点,但也要吧?时间氧化率肯定要考虑进去。我有两支som berthiot 100mm f3.5白头。一支战斗版,一支藏品。很明显战斗版就白兮兮很惨白啊。藏品白玻璃则对比度高很多,锐利度大很多。 "。

        富來:" 这是相对老镜头现代使用的问题。如果回到从前来看去对比呢?也就是跨越世纪穿越回去古代来对比呢?"。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中乐:"这样的,我说说我的看法。

        1893年,英国泰勒.哈勃森(Taylor Hobson)公司的H.D 泰勒(H.D Tealor)设计制造了三片式柯克镜头。直到1928年第一台禄来福莱克斯出来。三片库克镜头才感到有点不适应时代节奏。

        在库克三片结构上改良的tessar天塞,双高斯,松那(Sonnar)等结构的镜头。才开始热化使用。

        那时库克三片结构凹透镜是由高色散的火石玻璃,凸透镜则是低色散的钡冕玻璃。两个空气面及光学玻璃的色散性构就最简单的消像散镜头。缺点是高像散,高球差和高彗差。分辨率不高。

        三片库克结构的优点:镜头彗差在最近和中远距离拍摄的影像差异不大!

        而我们是后人在使用属于穿越的白玻璃产品。不用等待几代人的时间就能够拥有先人的所有研究结果。所以我觉得没有可比性。而是不是利用好每种结构的优点,只要那款结构的白玻璃镜头有你想要的效果。"。

        老Q:" 这个问题我觉得中乐说的很有道理!"

        可儿:"我也这么认为呢。"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富來小心翼翼的咪了一口热咖啡,这是一种地中海沿岸的咖啡豆。属于有年代的咖啡豆,用陶瓷研磨机研磨出来,整个过程不接触到金属材料。也不知从哪里听说的。居然在这间简陋的小咖啡馆尝试到了传说中的传说!咖啡汤那神秘的略带苦涩感,喝到嘴里又迅速转化为甘甜胶质味。带着炒熟的浓浓豆香,精神一下就清醒了。富來悄悄睁大眼睛扫了一下这群人。大家都认真码着字,唯独先生身体后仰,嘴里叼着巴西雪茄。悠然地吐着圈圈烟雾,眼睛半闭眯着。看样子是那个陶醉。富來清楚先生,喜欢复古模拟声古董音响发出的类真实情感。

        先生就是这样啊!独有的丰富精神。

        富來:"那如果作为后现代独有的通过穿越而拥有了先人所设计的白玻璃镜头。那么现代大家在同一个时间都能比较不同年代的白玻璃镜头。可谓是幸运的当下白玻璃爱好者。既然现在能够比较,能不能用我们后人的使用方式,去不严谨的在后现代的当下。说说所使用过程中的结果?"

        中乐:"老师这样说也挺有道理。其实按鲁道夫博士从1933年在柏林推出的Roland小幅面旁轴相机后,白玻璃镜头已经到了巅峰时代。

        我们后人所能够接触的,就是利用现代数码相机,去把过去的黑白镜头实现彩色功能。虽然说白玻璃时代主要是刻画黑白灰,但是现代当下却能实现当年白玻璃的彩色化。确实难得!

        不管白玻璃有什么缺陷,作为当时的流行方式。其实已经相当了得。

        我觉得大家可以从白玻璃的焦外去说说白玻璃镜头的活性。"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老Q:"白玻璃的焦外活性,可以说就固定在白玻璃里面了。这是白玻璃所固有的。后面的镀膜镜头,加了单层镀膜, 能增加特定波长的透光率。 每个空气面反射率降 低到大概为1%。

        4个空气面透光率大概为96.06%。

        6个空气面透光率大概为94.15%。

        8个空气面透光率约大概为92.27%。

        而多层镀膜光学玻璃的空气面反射率降低至约0.5%。

        4个空气面透光率约为98.01%。

        6个空气接触面透光率约为97.04%。

        8个空气接触面透光率约为96.07%。

        相对白玻璃透光率在8个空气面即4组6片等增加了26%的透光率。

        镀膜时代,分辨率高出了,锐利度高出了,对比度高出了。

        但是如果看看镀膜镜头拍的影像,会觉得干瘪瘪没有了神韵,油度简直没有了。自然缺少了质感。想当年一个ross放大头,就可以完败现代大多数镜头。你能想像到镀膜ross在f4最大光圈有多么锐利吗?可是使用下来,发现要的不是这般的干枯锐利。而是有内质的焦内清晰焦外厚重。连过渡都是厚重感,胶质感却在主焦和焦外流露出立体。"

        可儿:"说的真好!白玻璃焦外也各显神韵。如何区分?或者说如何分辨哪种为活性?"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中乐:"其实那个焦外圈圈,就是白玻璃活性的最直观体现。所有高低端的白玻璃镜头,不管最大值是1.5还是9,都有它们固有的体现。这个可以拿个后现代镜头比较,一比就出来了。

        圈圈是设计的一种缺陷,这也是光学从开始到现代不可逾越的难题。跟人的眼睛一样,视力2.0的,看夜晚的灯光不会出现圈圈,视力0.6的除去眼镜,看到远处的灯光都是圈圈。

        如果近视的人细心的话,他会发现那些人眼看到的圈圈,跟在白玻璃拍到的最终影像圈圈不一样。人眼看到的圈圈会变化,很逼真,极其灵动,质感。而白玻璃拍到的就会根据玻璃片数及结构。还有玻璃本身光学质量及研磨技术所造成的变形而变。好的白玻璃焦外圈圈,大致跟人的眼睛看到的一样。镀膜镜头焦外圈圈就没有那么灵性,会比较死板的刻画圆,或者说不圆了。树脂加更多层镀膜的,可以参考手机大光圈拍出来的。"

        先生还是没有说话,就跟当初富來认识他那刻一样,少言寡语的。富來知道先生一直很认真的观察着大家。

        服务员,您好!可儿招手微笑地朝服务生打了个手势。"您好,给在座的再每人来一杯热咖啡,原始手磨不烫金属那款。再上几个甜品吧!谢谢!",可儿看到大家的咖啡都基本喝完了。

        yestoday once more

        又是一曲淡淡相思的粤语经典《鼓手》。

        "幸运不肯轻招手

        我要艰苦奋斗

        努力不会有极限

        若遇失败再从头

        现实欺弄不担忧

        我要跟它决斗

        挺着胸对抗命运

        用力握实我拳头

        成功不会骤然降。。。。。。"

        富來知道,张国荣的这曲鼓手。曾经唱哭了多少同好的心!

        钴磁的频率,是跟心情一样的驿动。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先生说话了,他没有码字。他把身体微微前俽。

        "你们有一边在听音乐吗?你们知道这种声音在国内是很难听到的吗?我觉得白玻璃归白玻璃,影像归影像。用当下的思维,用当下能找到的硬件。然后你磨合她,屈服于她。你会发现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白玻璃。

        就安静的拍,不为别人,就为自己拍。不要加压力拍,不要加太多的欲望去拍。

        就自然的,慢慢会发现白玻璃给你的跟你给白玻璃的付出一样多!"

        中乐认真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那么多年的师徒关系,老师强调的始终是善为心地善为行上。是啊!不要强加,自然和谐就是最合理的相处。就好比这简陋的咖啡馆,怎能料到竟然有如此品味怀旧的老板。

        在情怀中守望着一生所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th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