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作者: 烁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5:27 被阅读1次

            前言:本文纯属个人愚见!

            对有类似经历或者雷同,说明曾经都处 于人生相似的经历过程。

            本文不作为商业类用途!但可作为茶余饭后笑料。对所有文里提到的,不针对任何人和机构!

            一篇傻子的傻文,请大神给予尊重和理解!

            文章编辑:迷失的狼bb

            文章图片:迷失的狼bb

            本文初始版权和最终版权归属:迷失的狼bb!

            路,就这么走着。跟时间赛跑的孤独的人,总是能够察觉那滴答滴答急促的秒针发出无奈而催情的赶跑声。纯精刚无磁的秒针,似乎显得无情。对,她就是王,一个执着公道铁面无私的无畏公道执行者。不管你多么有钱,不管你矫情体贴善解人意,不管你做过多少好事害过多少好人。她就是正义的王,告诉你,必须跑,必须起跑,必须快步而有思维科学的跑。为什么?因为你不跑,别人都跑了,站在原地有意思吗?是要提前看看自己老态无助清贫如洗的窘态吗?时间就这么滴答滴答一秒一秒的走起,再不会眷恋谁姑息谁偏容谁。直到谁真的跑不动了,也不会恋情的回头看一眼。转眼就在冬悄悄地跟春道别的季节,富來端着一杯桃巢高山小种红茶。静静地坐在北京那座古老的四合院中间。月,柔情的散发着幽幽亮光,她似乎也读懂了富來此时的心情。茶在淌着余温的杯子里,懒懒的呆着。这茶是一个多年深交的挚交老友送过来的,他告诉富來。思念的时候,就奢侈的泡一壶吧。就当他,陪伴着富來。富來小心地酩了一口茶,饱满胶质带着花香和高海拔山场气息的那一口,带着思念与牵挂。富來轻轻叹了口气。"咱们都老了"。月色下,拖着富來淡淡的长长的月影,还有那茶杯透出的余温。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次日清晨,晨运完的富來,匆匆收拾好行李。今天他要去拜见一个年轻的老摄影师兼老镜头资深玩家。为什么说是年轻的老摄影师?年轻的老镜头老玩家?说来话长,反正以他七十一岁的年龄,能够叫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做师傅,这里面肯定大有来头。看看富來,也是老镜头玩家里面的资深大仙,能够让这个如此老资格的大仙都要亲自拜门求见的人。估计也是不简单。

            富來知道,摄影圈里但凡能够独当一面的人,都是高傲而且孤僻的。或者说有些是捧出来且没有什么料的摄影大师,也是高高在上一副目中无人之气。但是,这个居住在历口的小伙子,他不是。富來了解他,读懂了这个年轻人。当年自己拥有如此多的老镜头,玩了那么多年,都不能参透老镜头的味道。那里面如此深奥,企是一个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后来富來遇到了他,中乐兄弟,在短短2年里面。就让富來知道了什么叫做天分,什么叫做独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资深。再后来到了富來要拜中乐为师那段不解的插曲,也是被富來圈子里的大师所诟病。没有人会理解一个七十岁的老资深会主动拜一个四十多的年轻人为师!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大光圈之害?

            大光圈害人?不会。

            大光圈迷人?迷人。

            大光圈,不是指的光圈很大。在镜头界或者光学界。大光圈指的是一个镜头的通光量。就是这个镜头在拍摄的时候,能够允许配比光值进入镜筒内的值。例如50mm f0.95之类。f值能够到0.95,是一个极品指标了。关键就在这里。这个神奇的年轻人,他能够让镜头在0.95值时能够清晰的用,能够拍的足够清楚。在f4时的无镀膜白玻璃头,很多人都是白兮兮一片残雾状态,逆光就更加不用说了。富來知道,那是时间长老跟后人开的玩笑。而这个玩笑居然让富來有幸遇到,并籍此结束了自己荒谬的30年老镜头无知自大之路!终于能够清醒,在有生之年,不会带着无知而走。一切如新,老镜头一样!

            "师傅,师傅,你好!",富來急切地叫着,他太兴奋了。引得机场周围的人投来迷惑的眼神,大家窃窃私语,偷笑的,惊讶的,疑惑的。"这,这不是乱了吗?",一个姑娘小声说着。她看到明明富來那一头银灿灿的白头发,却在机场大堂里管一个年轻人做师傅!不解的摇摇头。"这什么世道!"。

            中乐快步跑过去,一股暖流从脚底到脑袋,明明就是富來师傅。他怎么管咱叫师傅了?中乐拥手紧紧抱着富來。"老师您来了,真的辛苦了。身体好吧!家里好吧!"。

    富來松开中乐,快意地说"好,好,都好。"。然后用手掌拍了拍胸口,"你看我这老骨头,还坚硬着呢!"。

            "那就好,那就好。来,咱们往这边走。"说完转身提起行李,往家的方向走去。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距离上次见面,已经整整两年了。这两年,富來和中乐这对不符合常规的师徒关系,都是靠的网络和电话维持。但无形的爱好研究和完美主义的细胞,一直围转在他们周围。"一生能得一知己,足啊!"。富來常常这样感慨。

            富來管那类没有镀膜的镜头为白玻璃。主要是光学玻璃中含铅,钽,钨,钛,钍,铪,铌等金属氧化物或含氧酸盐。提高了消色差的透镜以及火石玻璃,既高折射率玻璃,也称超重火石玻璃。含铅、钛等玻璃颜色深,会加氟化物去脱色。含铅等玻璃的折射率达到1.6-1.7较早期普通玻璃1.4-1.5的通光量高。因为所有的玻璃,都是依靠全手工研磨加结构设计而成。那时的玻璃,依靠独家配方应用最高质量的石英材料温火几年才慢慢成型。例如当年一个海利亚镜头加相机,就能够买一部汽车。可想而知,作为高档消费品,里面的镜头材料是多么神秘。时至今日,有些流转了很多手的古董镜头。在当下近百年后,还能转接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而且成像迷人。这个迷人,是特定的,顺光条件下。而这个特定的能够逆光条件下的就只有特定的人,当然不包括富來!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1892年,英国人H. Dennis Taylor发现了镀膜原理。1935年德国蔡司发明了镀膜工艺,大概1945年成熟的镀膜镜头应用则是德国莱卡。也就是在镀膜成熟后的几年,镜头玻璃的成本在下降。为什么?因为这层镀膜。利用光干涉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提高镜头最大限度透光率。同时减轻眩光,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历史在进步,而成本。就如现在的商品经济一样,能够用最廉价的成本去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但是,不要忘了,光学介质变了。富來清楚记得接触莱卡镜头时那个清晰度。当时可是那个高兴,高清,高锐度,颜色逼真。可是后来慢慢发现,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真实的实度!逼真而有肉感的初始还原情怀的感觉。直到遇见了中乐,才渐渐在那份情怀中释怀开来。原来镀膜时代跟无膜时代,是两个世界的分界。那里面有不同的人群粉丝和情怀的人,大家各有所爱,独情于中。自然不应该相互过界。也就理清了当年不同群里的各种评论姿态。原来是爱好不同,认知不同,层次不同,情怀不同。那跟美不美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为什么?因为都是一知半解,半桶水的拍照!再看看现在有些镜头使用树脂镜片加上多层现代高科技镀膜。F1.8就才卖几百元,也能拍,也很美的。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中乐告诉富來,摄影是摄影,拍照是拍照。镀膜镜头能拍照,无膜镜头也能拍照。镀膜镜头能够摄影,无膜镜头也可以摄影。问题就在于那个情怀。到底谁喜欢哪一种,就是层次面和认知面的问题了。这次,富來是专程赶来探讨图片暗部灰度问题的。数码时代,如何拍出满意的类胶片感觉。这个话题,困扰了富來几十年。如果用胶片相机加白头,那是最完美的事情,似乎一切都解决了。可是,胶片毕竟色温偏值啊,虽然有银盐基质做底子。自从看了中乐的片子,富來知道,有人已经开始接近数码时代加白头偏类胶片质感了。这对于富來是惊喜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备有才人出。那是需要具备多深多苦的专注啊!想到这里,富來油然升起对中乐的敬佩。学习没有年龄的面子界限!这是富來最值得表扬的地方。"能者为师,能者为师!"。

            中乐的书房,也跟富來一样。都是古董镜头。但不同的是,中乐打理得井井有条,二十平米的书房不大。却有干燥区,有多肉植物区,有书架。整个书房的光线布置得太合理了,看得出这个年轻人非同一般。那台德国的古董音响,边角的古董小钢琴,还有麻布手工刺绣的啊啦人作业图纹的窗帘。简直太极致了!"老师,喝茶",中乐端着刚刚用云南土陶煮水泡出来的黄山历口绿茶,轻声招呼着富來。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好,谢谢。这茶怎么那么自然的野。茶汤板栗泛黄,外香内捻,清澈厚重",富來不自然的道出了好茶的标准。

            "老师,这是历口深山里面的野放茶,不贵但真的好喝。您尝尝,我这还有存货。觉得好就带走。",中乐一看富來喜欢,脸上泛出被认同的愉快感觉。

              "真是好茶啊。看来我得带点走了。",富來满意。他跟中乐什么都谈,兴趣也基本相同,难得的是能够一起走到他们共同认可的层面。

              幻灯机打开了,数码相机加白头。里面都是中乐选出来的片子。

            这张,白中有白,黑中有黑。

            这张,Hugo meyer的逆光对比值。

            这张,高光部分,完全没有过曝。

            完全依靠挑选出来的可信度16Bit值数码底,用1920年35mm画幅电影机镜头。一直到1939年的战前白头。这个时期的玻璃,区分于1920-1930左右和前后,界点没有明显时间区分。但是质感却明显变化不同。逆光黑部过渡自然,明暗与色温协调刻度刚刚好。越靠近1939年,同样的图就会在暗部灰度值偏加对比度,黑里面的黑就难看点。但是越接近1920年或之前,黑里面的黑反而有黑。

            焦外的黑跟实体主焦范围内的黑是两个不同范围的黑的理解。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何为焦外的暗部黑?

            它取决于拍摄主体与拍摄相机的距离。距离越近,焦外黑,更不容易黑,而且黑的越有厚度,越有质感。

            它还取决于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功能。镜头最近对焦距离越小,出来的暗部就越不容易黑。小光圈值与焦外黑差别不大,都是依据年代的玻璃发展而变。

            它还取决于数码底,当镜头像场等于匹配数码底时,暗部黑获得适中,当镜头像场小于数码底匹配,暗部黑更容易获得。当镜头像场大于数码底匹配时,暗部有容量,释放开始自如。

            它还取决于什么?

            玻璃配方?

            镀膜层数?

            镀膜质量?

            镜头抑制光的能力?

            色温值的高低?

            镜头内部消光历史折损?

            相机拜耳滤镜层的演化数阶?

            相机整体电子感应高低阶?

            后期数码转化软件的匹配耦合程度?

            外厂数码软件与相机耦合?

            现场光比抗压指数?

            遮光罩形状消光指数与镜头前桶玻璃尺寸?

            遮光罩整体长度与消光指数尺寸?

            后镜筒消光指数?

            调焦筒进光表面消光指数?

            调焦筒伸缩过程筒内消光指数?

            对,太多的光的使者。会趋使一个严谨的老镜头玩家,去磨合自己的能力。正所谓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若没能及时处理,后面的图片纯度和质感,又何从谈起?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富來感慨,作为一个自诩的资深老镜头玩家。自己是完全落败于中乐。好吧,这是新的起点,难道不是吗?这也是好事,不会在悠然自诩中沉沦时光!

            在中乐的书房,富來见到了新的调焦筒!

            这是中乐从国外一个资深改镜师傅那里购买回来的。不是普通铜,是精筒。沉甸甸的手感和做旧的古铜外表。散发着犹如安琴镜头筒抚摸过度的旧旧暗伤幽蓝色。

            "迷人啊!",富來暗暗说到。他顿时觉得自己的无知。也感慨有生之年的相遇。这不是真的就把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了那么多年的所谓经验都打翻了吗?真的感谢中乐!富來不禁暗暗升发一种莫名的伤感,是快乐,也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在无知中继续前进!

            为什么富來会如此感触。凭他的经验,可以说阅片无数阅镜无数,更不要说这个调焦筒了。这个摄影转接的相机中躯神经系统,对于富來是极其重要的。想当年,自己制作,海外淘,厂家订做。都没有找到现在这款如此丝丝如滑,如此精度,如此具有诱惑力的筒。"吃惊吧!",中乐笑了。"老师您不用这么惊讶,我已经帮您预留了两个不同规格的。都封好了。",说完拿出书柜左边的一个盒子,双手递给富來。富來此时的眼泪已经悄悄涌到眼睛的边缘,渐渐打湿了,覆盖了眼睛。如此痴迷老镜的富來啊!屋子里瞬间静了下来。富來用双手紧紧的握住中乐的手,此时,就仅仅只能用双手的温度,表达对这份厚礼的感激了。"你懂我,你懂我啊!",富來那眼眶的泪花,终究还是没能承托住,有一滴,正好滴在了中乐的手背上......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历口的空气真好!氧气就这么自然的灌入鼻孔,顺着鼻腔,进入身体。让人觉得那种山野的野,来得如此自然,毫无造作。

            "这筒,可能是目前我用的最好的筒了。只能说目前。",中乐说道。他拿起调焦筒,让富來看其中最勾魂的筒伸缩过程内壁的作业过程。整个过程是没有摩擦的,内壁的消光材料见不到反光和死光。"您看看这里",中乐用手捂着前端,再伸缩镜筒。确实,没有发现反光。"老师,您猜猜那个制作镜筒的师傅是做什么的?他是一个渔夫,也是一个爱镜之人。筒内的阻尼,听说用的鱼类提炼的东西。具体他不肯告诉我,但这已经够用了"。

            调焦筒的发明,具有时代进步。其实以前就有调焦筒?只是都用在各自的镜头匹配上。但这样的能够独立出来又能转接不同镜头的筒。确实给了老镜头玩家们一大便利和福利。转接一百年前的镜头试试是什么味道啊?这对于那类有要求兼具完美审美的另类人,恰恰是恰到好处。那一百二十年前的达洛特痞子瓦镜头转接又是什么味道啊?神了,跨越时代了,跟百把年前的镜头巨人握手,利用调焦筒实现了时空飞跃。让拍黑白的镜头到现代转接数码拍出现代的彩色,是何等神奇之事!此时应该讲,后人是庆幸和幸福的。后人也是智慧的!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调焦筒可以利用起来转接不同种类老镜头。但她的实质功能,并不在这里。

            利用调焦筒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富來记得老福伦达DKL有一款135mm f4的镜头。最近对焦距离是四米!没错,就是四米。那四米内就不用玩了。他也听说那是中长焦段,本意设计就是那样。也听说四米内会存在像素缩水。但后来富來试了,利用调焦筒把它改到最近对焦距离25厘米。发现并没有大的问题。可能是当时的销售思路吧。

            调焦筒可以种镜。种相面距离较小的镜头。

              调焦筒可以让老镜头实现10cm的最近对焦距离。说明了什么?微距,那就不用再去买微距镜头了。大大降低了个人成本问题。而这个最近对焦距离,是可以人为把控的,在小光圈时代。利用距离加上小光圈老镜头,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拍出泡泡焦外。

              调焦筒可以使用老镜头的微距摄影法。这个是另外一个类别,一般的老手都会。就是利用镜头正反使用去实现电影镜头焦外和相机镜头焦外的个人感官满足。

            调焦筒可以转接所有相面距离达到相机相面距离的镜头。可以说,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创举!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富來也玩胶片。胶片时代的质感,不是近现代数码能够比拟。但是胶片的色温偏值,使用成本,使用方便系数等。都一直是一种困扰。抛去银盐质感,利用数码转接更老的白玻璃头?矛盾一直在进阶斗争中。原来胶片的优势,在于图片暗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镜头的消光指数问题慢慢扩大。导致了光对拍摄过程的抗扰。富來研究过古老蔡司到近现代的消光材料,终于在中乐这里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大片的镜头玩家被光的使者玩弄的结果。原来是没有好好的磨合,没有认识透彻,没有遇到正确的人。所以一切都那么进行吧。乐在其中就乐吧。一些事情,恰到其中就是最好的结果!

    待续。。。。。。。。

    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苦追寻的白玻璃味道(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m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