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一个星期日下午,我去博物馆听一个专家讲考古发现课,那天去听课的人很多,专家讲得很精彩,他讲镇江孙家村的考古发现,是个小型城址的格局,始建于西周早中期,延续使用至春秋早中期,是吴国的起源地。
而吴国是北方周人跟本地土著荆蛮人相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吴文化也就是中原华夏文化和镇江当地荆蛮人文化相融合的文化。
由此我想到:我来自哪儿。我父母老家在苏北涟水农村,父亲的老家村子叫唐渡,母亲的老家村子叫蒋西庄,都是两个大村,村里90%以上人都是同一个姓。而且都有自古至今保存下来的家谱。
家谱记录了整个家族繁衍的历史经过,家谱的传承也很有讲究,每一代传给家族中最有威望、文化学历最高的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召集家族人员商量,把族谱整理翻新一下。这个是家族的传家宝,会用心妥善地保存。轻易不给外人看的,而且传男不传女。
村里人的名字也是按辈分来起的,同一辈中间会有相同的一个字,延续传承给下一代是通过男的来传承。比如我父亲是"国"字辈,到我们这一辈是"士"字辈,下一辈就是"文″字辈。我弟弟的孩子就要按"文"字辈起名,而我的孩子不用。一次,我去南京参加一个同乡聚会,遇到一个"文"字辈,比我大几岁,一问老家是同一个村的,要喊我姑姑。
母亲家的家谱最早记录是:老祖宗帮朱元璋打江山,打下后,当时由于苏州地区居住人员太多,家族人员就被朱元璋从苏州赶到苏北古淮河流域岸边,一直繁衍生息至今。父亲家族祖谱则记录着是从无锡整体迁移过来的。
古代都是一个家族生活在一起,所以迁徒都是一个家族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在迁移的过程中,家族的有些分支会留在别的地方,也形成一个同姓村。所以如果我在江苏的某个其他地方村听说跟我是同姓的,而且村民都按同样的辈分起名,那肯定祖上是一家人。这些在祖谱上都会有记载。
现在随着流动人口的迁移,农村人口小城镇化,很多有特色的家族村慢慢地消失了,家族人员都分散居住了,联系也少了。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后代都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这份血脉的传承越来越远了,亲情也越来越淡了,想起来就感到有些悲哀,同样这记录家族历史的祖谱也会慢慢地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