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空”并不是某个教派的私有财产,这个字在许许多多的著作中出现过。
2、对于真正修行人而言,只有明白什么叫明空,认知明空之心,认知真心,才算走上了正路,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
3、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慈悲。
4、如果你的修行不能让你变得更加豁达、宽容,对他人更加慈悲,反而给你的心上增添了“修行”这把枷锁,那么你的修就是有行而无实。
5、明白心性,并且忆持真心,就是要让你时时刻刻都不要丢掉自己的正见,不要丢掉自己的清醒,不要被一些莫明奇妙的理由、妄念所束缚,更不要为了修行而修行。
6、明白了明空之心,并且能够忆持明空之心的时候,弟子和上师就是“无二无别”的。
7、至于知明空之后,你应该以哪一种方式来忆持、保任这个真心,那么就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传承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你的善知识自然会为你作出最好的解答。
8、心性的光明,可以朗照万物,可以妙察万物,可以看到世上的万象,可以明明朗朗地分辨它们,但是光照万象时,那个明空之心,仍然是空寂而妙明的。它不是妄念纷飞的,而是空空荡荡,明明朗朗,具足无量的智性光明。
9、真正的朝圣,朝的不是一片土地、一个建筑、一座雕像,而是心中的某种精神。
10、要想真正感受这句话的内涵,你必须收回投向外部世界的目光,向内看,关注自己的心灵,把外部世界加诸于你的一切都忘记,包括各种常识、理论、知识与经验,甚至忘记你的肉体。
你要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本身,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你要从各种生生灭灭的现象中归纳最朴素的真理,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苦修一般。唯有如此,你才能获得一种解脱的智慧。
11、开启你内心的智慧宝藏,开启你内心的神秘花园,开启你内心的快乐密码。
12、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扫除你心灵上积累下来的陈年污垢,打碎包裹你心灵的盔甲,让你的心灵变得柔软、敏锐、能够拥有一份了知一切、宽容一切但并非盲目的爱。
这种爱,是建立在发现人心本具的智慧光明的基础上的,这本有的智慧光明,就是心性的自然智慧,就是本元心,就是本来具足的那个智慧。
13、它能照亮一个人心灵的暗夜,使漫无目标的人告别所有的疑惑与茫然,洞悉自己整个生命的秘密,找到生活的方向,明白真正值得自己终其一生去追求的是什么,自己“或者”的意义与价值。
14、你只想品着那宁静,只想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想惜福、感恩,只想专注于那个当下,因为你明白,你能控制的仅仅是当下而已。
世上的一切你曾经觉得错综复杂的线索、逻辑与现象,都会变得异常简单,自然而然,所有的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不断地行进着,而你的思维、你的心也不会被禁锢在往日的某个地方,你会因此而明白什么叫“活在当下”。
15、人,并不是世界、宇宙的主宰,你能够成为的,仅仅是自己心灵的主人,可一旦你真正成为心灵的主宰时,你心中的世界便会整个改变模样,你对世界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这一切的转变,只因为你看到了心中的太阳,只因为你相信且愿意走出心灵的绿荫地,沐浴在那智慧光明的照耀之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