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本初清净”,实际上就是真心的状态、明空的状态,这也是一种生命本具的智慧光明。
2、既然众生(不仅仅是人)生而具有认知无常的智慧与能力,而且虽然世上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变”这个真理从未改变,所以,相应的,对这真理的认知,即我们所说的明分、觉性,也就并非是无常的,它是大自然本有的一种规律。
3、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全然丢掉了这种生命本具的智慧,忘记了“世间一切皆是虚幻无常”的真理,被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触摸到的、脑海里想到的各种东西所蒙骗、所驱使,被各种执著所烦扰,离宁静与清醒已经越来越远。
4、老子在《道德经》中建议我们,要勤快地清楚内外的一切干扰与污染,直到破除所有的功利心,消解掉所有的欲求,我们的真心才会展露出水晶般纯净、剔透的光芒,这时才能做事而不执著,品味而不贪恋,无论做什么都不会产生烦恼。
5、污染都是由六根引起的,可是,我们不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消灭这六根之贼。
我们总是被表象所迷惑,宁可贪恋那些因易逝而难免虚假的快意,让贪想执著填满本可空寂明朗的心灵,也不甘心仅仅品味和享受一种质朴、简单的宁静之乐。
于是,因为种种执著,我们在各种妄念的驱使下,心乱如麻,不知所措,不可自拔地掉入痛苦的深渊,难以冲破生生世世的轮回磨道。
6、烦恼的内涵和分类很多,但产生烦恼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不明白”,我们称之为“无明”。
7、什么是“颠倒梦想”?
《瑜伽》十三卷中将它分为四种:一是忘记无常的真理,以为虚幻不实的短暂存在能够永恒。
二是贪恋俗乐,遗忘其“苦”的本质。
三是忘记世间一切人、食物均由因缘和合而生,产生诸般对立与妄想。
四是受到肉身的蒙骗,以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
8、究其根本,颠倒梦想的根源无非是执幻为实。
9、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并不重要,方式仅仅是方式,重要的是,你以怎样的心态活着。因为,以怎样的心态活着,远远比以怎样的方式活着更能决定我们活的质量。
10、安宁、快乐、自在的敌人,仅仅是欲望,如果放不下心中的各种贪恋,即使停止了追名逐利的行为,我们的内心仍然会藏有希望是否能够实现的衡量与计较,这就不可能得到完完全全的安宁。
11、能够斩断心灵的所有束缚,调伏各种习气与妄念,洞悉痛苦的真相,因此即便品尝苦果,心中却无苦乐的分别,从而使我们不生烦恼,获得自在解脱的,仅仅是智慧的觉醒。
12、当你一天天依照恰当的方法锻炼心灵,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并且时刻注意观察内心的一切变化时,你就会渐渐发现,真正的快乐与自在,确实是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的,它仅仅是一种心灵的一种状态。
13、当你安住于这种宁静与喜悦之中的时候,便会发觉,世间一切都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溜走,因缘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包括你那些越来越少的妄念与情绪,也是虚幻无常。
往往在你凝神的那一刻,计较与在乎的念头便消失了,所以你也懒得再去计较什么,懒得再去在乎什么,懒得再去试图留住什么已经改变了的东西,你太明白自己即便想留也留不住。
你宁愿在拥有时便珍惜,给它一个存的更久的理由和助缘,得不到或者失去了的时候也便随它去。
你不留恋,也不期待,仅仅安住于当下,品味当下,做好当下,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连“涅槃”与“彼岸”都没有了,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改变你的心。这时候,你才真正觉悟了。
彻底的觉悟,便是真正的解脱,即身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