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二)

《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二)

作者: 身虽未至心已往之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04:19 被阅读17次

今天继续分享《怪诞行为学2》中聊到的第二个命题。

增加工作的意义能提高人的积极性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他他的一系列重大贡献中,不能不提的是“劳动分工”的思想。1776年3月,亚当斯密第一次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亚当.斯密

从此,人来在提高生产率的研究上日益精进,并且对此设计出许多的激励方案,确有成效。

然而《怪诞行为学2》指出,如果分工过于细致,有可能导致员工看不到自己所负责的这个流程对于整体项目的重要意义,从而出现效率降低的情况。文中提到:

如果企业希望员工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潜能,就需要让他们明白工作的意义,要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结果。这不仅能让公司的生产力大大提升,还能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所以,分工固然能提高效率,但有时候分工过于细致的话,会让个人的劳动成为机械性的重复,而使劳动者不能看到全景,也不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到自己的这部分工作对整体项目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因此,作为非理性的人类,增加工作的意义,能感性上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书中以实验数据最为支撑。

【案例】
研究人员将志愿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志愿者,他们被要求将一堆零散的积木拼成机器人模型,拼好一个之后就交给工作人员放进抽屉里,随后继续开始拼下一个;第二组志愿者同样也是拼积木,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将机器人模型拼好之后,工作人员会马上把模型拆散成零件交回给他们,而不是放进抽屉里。虽然两组志愿者都有同样的一套奖励规则,或者说,他们只要拼完了同样的次数,就能够获得同样的奖金,但结果显示:第一组志愿者拼完积木的次数要明显高于第二组。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参与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意义”,他们工作的动力就会大大降低,在薪酬规则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表现不如“感觉工作有意义”的参与者。可见,即使工作的“意义”有时很小,也能对积极性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二)

    今天继续分享《怪诞行为学2》中聊到的第二个命题。 增加工作的意义能提高人的积极性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

  • 浅读怪诞行为学

    最近把《怪诞行为学》四册丛书都看完了:《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

  • 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

    继《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之后我们继续来看看《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

  • 京东2017年6月20号书籍价格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33.5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31.2 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29.3...

  • 《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三)

    今天跟大家分享本书中提到的第三个颇有意思的命题: 同样的创意,人们会认为自己的更好 书中提到:“无论是实体物品还是...

  • 《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一)

    怪诞行为学2,这是在“得到”很早就买了的一本听书音频,一直束之高阁,这两天偶然听到,觉得颇有意思。 书中陈述了6个...

  • 三个理由足以让你打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

    《怪诞行为学》讲什么的?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的英文原文是“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

  • 《怪诞行为学2》(二)

    5月9日每日推送 各位用户大家好,今天是5月9日星期三,今天简单读运营团队为大家解读的书是《怪诞行为学2》。希望各...

  • 读书 | 你为何不理性?

    题材:听书《怪诞行为学2》日期:Day6 0811 怪诞行为学是业界共同认可的经典著作,它解释了人们的很多不理性的...

  • 《怪诞行为学》之攀比效应

    《怪诞行为学》之攀比效应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艾瑞里。这本书很流行,也很有趣。与主流经济学著作不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怪诞行为学2》之听后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tm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