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作者: 岑路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14:0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完粥左罗的《学会写作》,也在得到app上听“李翔知识内参”中关于写作的文章,收获了一些来自余华、马伯庸和菲利普罗斯等作家的指导建议。

    渴望进步的心情迫切,每一篇都要比上一篇好,但我又很快意识到:这样是否会再次跌入导致我曾经无法坚持的“陷阱”?如果过于完美主义,迟早会过度消耗精力,导致被自己的限制卡住。

    所以调整定位为“习作”,写多少依据当天情况而定,目的是锻炼表达能力,养成写作习惯, 并且与朋友们分享我的思考。

    这样的观点值不值得写?会不会没有人看?或许每个人都会这样不自信。但这实在不是需要担忧的问题。我想先从学习“放纵自我”开始。



    有件事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再次产生质疑和反思,同时也延伸到“深度学习”这个话题。

    因为某些原因,我需要尝试找工作。可是写简历有些令人棘手,因为我发现自己其实没有能拿出手的专业技能或兴趣特长;在“实习经验或成就”一栏基本空白;个人陈述部分:“喜爱阅读,自学能力强,有上进心,细致负责……”怎么写都像空洞的生拉硬拽。结果这份“简历”只能简化到仅有基本个人信息。

    一开始的沮丧和挫败感过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指向的问题。

    首先,我虽感兴趣的方面不少(心理学、电影、文学、哲学……),但多数实际上仅算浅层阅读,一知半解,没有体系。如果按照学习金字塔来说,从下往上:消极接受—主动获取—建立体系……而创造价值并产生影响则处于高级阶段,更值得作为追求的目标,这里我做得不好。

    其次,发散式学习与结果导向式学习同样重要

    前者更注重类似于“元认知”“基本能力”以及“博雅通识”这些方面的培养,比如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深度反思,时间效率管理,信息搜集与整理、非暴力沟通,多元思维模型、跨学科学习……这些是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

    而结果导向式则恰好与前者互补,是将上述个人素养综合实践可视化的过程。

    学习者需要主动寻找反馈,在行动中随时调整。在学校外,除考试分数,量化学习成果还有很多方式。喜欢摄影?你是否有出版的影集?喜欢烘焙?是否尝试过做美食博主?想尝试新媒体运营,微博、公众号积累了多少粉丝和转发量?证明自学能力,你可以拿一周内自学平面设计的作品……

    最后,我所学习的成果在工作中,能否经受来自真实市场的检验?当离开学校,对手来自社会各个年龄层,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我能否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学校是相对温和的“模拟器”,那么社会就是残酷的“试炼场”。在目前多数国内大学教育相对脱节,而暂时未能获得真正优质的大学教育的情况下,进入社会锻炼一段时间,可能是迅速成长的机会。

    希望我的经历也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或对于学习的疑惑,欢迎与我交流。每个人的阅读、点赞和评论对我来说都是礼物,感谢你的陪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tr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