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咏茶诗书

作者: 春水流 | 来源:发表于2017-02-09 11:05 被阅读1359次

宋代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无不讲究茶之道,素有“米颠”之称的米芾更不遑人后。

米芾《道林诗帖》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微风轻摇的松林中,寺院僧人见客人到来,“拥帚”相迎,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米芾《道林诗帖》 纸本 行书

米芾自作的《苕溪诗卷》言“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记载到苕溪半年以来,朋友热情款待酒肴不断,而米芾身体不适,只能以茶代酒。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

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米芾《苕溪诗卷》纸本行书

米芾的咏茶诗书,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宋人品茗的清雅高旷:

雅宴上群贤频频举杯,执拂清谈,风姿高雅的主人拿出珍藏的“密云”、“双凤”茶,又新开了“缕金团”茶。“美盼”“娇鬟”的侍女在帘外燃起小炉,轻轻倒进瓶中专用的泉水,不一会儿,紫色的沙瓯里色如玉乳,轻涛微翻。她轻挽翠袖,“稳步红莲”,恭恭敬敬地将茶献到客人面前,客人早已既醉且癫,愁妒齐翻。直到歌声响起,他才再度清醒,止不住对她频频顾盼,是茶好还是人妙已然不清。直到曲终人散,他依然“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米芾《满庭芳 咏茶》

苏轼比米芾年长14岁,米芾为人疏狂、不合流俗,苏东坡性格豪爽、旷达大度,两人唱和交好,且同是好茶之人。苏轼对品茶更有独特见解,将“密云”龙茶奉为至宝,只和几个密友分享。元佑四年(1089),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时,曾召米芾前来相见,再次拿出“密云”龙茶一起品藏。    

有后人相信上面这首咏茶诗是米芾描绘和苏轼共享“密云”名茶的情景,而且附会出“美盼”“娇鬟”的侍女就是苏轼的小妾王朝云,米颠为之意乱情迷,平添不少旖旎。但此诗全名《满庭芳 绍圣甲戍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和东坡朝云扯不上关系,还真让人失望了。

相关文章

  • 米芾的咏茶诗书

    宋代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无不讲究茶之道,素有“米颠”之称的米芾更不遑人后。 米芾《道林...

  • 满庭芳咏茶(米芾)(雅燕飞觞)

    雅燕飞觞,清谈挥塵,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窓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

  • 米元章的面目(三)——出尘诗句

    (接前文) 三 出尘诗句 也许受追求艺术极致美的个性所驱使,执着使米芾的天赋得以凭诗书画脱颖而出。翰墨丹青、收藏鉴...

  • 无题

    取水问渴否 白叟探黄童 推门诗书咏 预练入世功

  • 咏茶

    白玉满杯花,甘露润灵芽。尝知余馥味,涤尘凝清遐。

  • 咏茶

    千年古饮千姿变 绿白红黄黑潽含 去毒助农尝草尽 倾河牵士战英酣 餐风饮露终凝嫩 滚水汆身始出甘 一口入喉香驻处 蓝...

  • 《咏茶》

    风刀霜剑育芽身, 杀青揉捻薪火熏, 终须滚水走一趟, 养就壶中满目春。

  • 咏茶

    你可知道那水 那水的温柔 可以让焦枯的叶儿 重获生机 回到若干年前 那个春天的青秀 什么都可以老 那叶儿却总也老不...

  • 咏茶

    乒坛巧遇一己人,共饮茗品论嚣尘。 浮躁世界失时秩,清平江流蕰善魂。 佛渡苦众脱凡俗,茂柳玉露点虔心。 山高水流旨同...

  • 咏茶

    甘苦谁能共, 浮沉我自知。 润人情切切, 竟日不相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米芾的咏茶诗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di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