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试论重复性工作模型控哲思
试论“重复性工作”:系统与优化

试论“重复性工作”:系统与优化

作者: 王二的私人游乐场 | 来源:发表于2020-07-13 19:22 被阅读0次

面对工作,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态度。

此处之所谓“看山不是山”,主要不是经过抽象之后的“看破”,而是“可见一斑”式的“以小见大”——即从当前的细分工作看到其背后之“系统”的全貌,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如何为其背后的“系统”提供价值的。

这一步思考不只是为了实现智性满足而进行的务虚思考,而是能产生实实在在之价值的。

为了进行讨论,首先对“公司”做一个抽象。

关于公司的抽象

所谓“公司”,即匹配社会结构中某一“生存位格”的特殊系统,而理解这一系统的最简单模型,即所谓“IPO”模型——输入(Input)、处理(Process)、输出(Output)。

接下来笔者搬出《凤凰项目》一书以试图支撑上面这一论断。

“一家制造工厂就是一个系统。原材料从一边启程,经过成千上万道正确的工序,才能变为成品,如期从另一边离开。”

——《凤凰项目》

《凤凰项目》一书中以工厂为模型(隐喻)来理解IT运维工作,而工厂就是一种典型的、被研究的非常透彻的“IPO”系统。

纵览全书,其思路便是用“工厂”这一“IPO模型”来处理IT运维的管理工作,于混沌之中开辟出一条路径。而笔者认为这一模型实际上极具普适性,其所能表征的范围远不止IT运维领域的工作。

基于这一抽象进一步讨论“工作”的话题。

关于工作的抽象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雇佣员工是为了给公司创造价值的,这是句废话;

而“工作”则是员工“创造价值”的形式,员工自身的存在无法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而必须通过“工作”这种形式来提供,这还是句废话;

由此推知,任何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甚至不能以最有效之方式创造价值的工作,都应该被去除掉(当然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对于员工而言可能不是如此)。

有一次罗丹的学生问他如何做雕塑,罗丹回答,“很简单,就是把不用的泥巴去掉”。

公司同样如此,塑造一个公司“很简单”,“就是把不创造价值的工作去掉”。

当然对于工作而言不只是“去掉”这么简单,而是进行“优化”。

结合关于公司的“IPO”模型,这里给出“优化”两种形式。

罗丹

优化工作的两种方式

计划外工作

《凤凰项目》一书中对“工作”进行了抽象,将其分为四类。其中最后一类——“计划外的工作”最为特殊:

它不像其他类型的工作那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其他三类工作都是出于需要而计划去做的。

计划外工作则阻止你去开展那三类工作。就像物质和反物质,在计划外工作面前,所有计划内工作都被炽热的怒火点燃,烧毁周围的一切。就像凤凰一样。

——《凤凰项目》

基于前面的抽象,所谓“计划外的工作”即由于“系统”搭建问题本身而导致的工作。

这里隐含了一个这样的假设:管理层的核心任务是搭建一个能够良好运转的“系统”,员工无疑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员工的工作既是基于这一“系统”的结构而产生,又是为了维护这一“系统”的运转而存在。

而当“系统”的搭建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大量所谓“计划外工作”——这种工作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之一便是“四处救火”——单纯解决这些问题是没有很大意义的,只要“系统”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计划外工作”就会持续出现,一味“就事论事”无异于抱薪救火。

优化这种工作的方式,就是回到“系统”本身,分析“系统”本身出了什么问题。

可自动化工作

这种工作就很好理解了,实际上IT系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出现的。

问题在于识别出那些可自动化的工作,并通过升级IT系统、自建脚本等形式来自动化处理这些工作。

最最最简单的例子:CB云仓与各个仓库的对接,没有实现自动化的部分需要人工手动输入,这就是待IT系统升级来实现自动化的工作。当然IT系统升级本身要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往往即使有需求,也很可能无法实现,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员工自己用脚本来实现自动化处理。

小结

本文题为《试论“重复性工作”》,但“工作”本身实际上就包含“重复”这一属性,因此本文题目可以更改为《试论“工作”》,但总感觉后者太过宽泛,于是作罢。

对于管培生而言,轮岗本身除了是让其找到适合自身的位置,更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公司有一个“宏观全景图”式的认识。

而基于前面的抽象,这种“宏观全景图”即对于“系统”的认识。

理想的情况是:每一名员工不仅能够通过交付工作以维持“系统”的存在,还能参与到“系统”的完善之中。

毕竟员工能参与到一线的工作中,其独特视角能够为“系统”的优化提供特殊的价值。

本文一直在谈论的“系统”、“优化工作”等命题与“流程型组织”好像有着某种联系,但由于笔者对后者不甚了解,暂且搁置不论。


相关文章:

再论“重复性工作”:从IPO模型到流程型组织所带来的福音

重构“重复性工作”:系统,从自动化到平台化

系统服务于谁:基于《道德经》的思考

重新定义系统:透视企业的两种视角

相关文章

  • 试论“重复性工作”:系统与优化

    面对工作,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态度。 此处之所谓“看山不是山”,主要不是经过抽象之后的“看破”,...

  • 重新定义系统:透视企业的两种视角

    前文中笔者提出要从“系统”出发去审视工作,对待工作时,要有一种“看山不是山”的态度,进一步对“重复性工作”进行优化...

  • Linux之Alias/history/vim设置与系统优化

    可用于CentOS与RHEL 优化 1、安装常用软件 2、具体优化参看Linux系统优化 一、别名与history...

  • 系统与优化

    系统和目标都是不同的做事方式,或者生活方式; 讲目标的人追求优化;而讲系统的人则是追求“简化”; 如果出去吃个饭,...

  • 运营小生的道白

    对运营的几点认识 刚开始上班认为运营就是根据公司过部门的需求做一些重复性琐碎工作,并且不断对工作进行优化,提高工作...

  • 操作抽象设计-实践

    前言 最近在做程序优化和代码总结的工作,在优化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程序中存在着许多重复性的交互代码,特别是在业务逻...

  • Day10-操作系统基础优化(2)

    课程知识介绍:系统基础优化部分 系统用户优化 系统命令提示符(shell) 系统安全优化 系统字符集优化 时间优化...

  • MySQL数据库优化总结

    《高性能MySQL》指导 性能优化1.表优化2.索引优化3.查询优化4.服务器优化5.系统与硬件优化 稳定优化1....

  • linux系统优化

    1.操作系统的基础优化 准备工作: (1)系统硬件信息查看名称-------文件 ------- ...

  • Ifoods Chain2019年6月第一个工作双周报

    上两周,Ifoods Chain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积分系统的优化与检测硬件的测试环节上。 Ifoods Chain...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论“重复性工作”:系统与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ez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