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小戎》
西戎连年骚扰不断,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秦地男子纷纷从军参战,在一辆辆排列整整齐齐的战车上,坐着一位面如冠玉,一身戎装的男子,他用他那双清明的目光,他回头望望守在门口的女子,似乎在说,我要走了,跟随襄公为秦国而战。他的目光中燃烧着兴奋的光芒。那眉清目秀女子虽是满眼的不舍,却被这一声声雄壮的战歌,战马的嘶鸣侵扰,她看着周围的人,大家的脸上都激昂着斗志。甚至于用羡慕的目光望着整装待发的士兵。她的心中顿时感到无限的荣耀。出发的号角响起来了,队伍准备出发了,望着秦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队队从眼前走过,而他的爱人正坐在高头大马上,那正午的阳光正一泻而下,轻柔的洒在他们的身上,沐浴着战士们一身辉煌。大军洗浩浩荡荡的渐行远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思念也在一天天递增,她时常望着天上的月光,那如水的月华是不是也照在他的身上,不知道远在战场的他是否也和她一样,凝望着月光,想着自己呢?他有没有饿着?有没有受伤?那么多的疑问凝在心中,只有在月光下,在她空漠的叹息里了。她望着月光,脑际浮现的却是他出发时的情景,那浩浩荡荡的大军,车马嘶鸣,他出发时回望的眼神,喃喃的吟唱起来:轻型战车浅车厢,五条皮带扎辕上。马背有环胁有扣,引车带环白铜镶。虎皮坐垫长车毂,花马驾车白蹄扬。思念君子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他去从军住板屋,使我心乱多牵挂……
这是一首以女子思念远征夫君的诗篇。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正像此诗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那样,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
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也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一方面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赞美之词和思念之情。 诗中虽然多写赞美,然而对于男子的之思念之情却跃然于纸上,语短而情长。
诗共三章,每章十句。每章的前六句赞美秦师兵车阵容的壮观,后四句抒发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状物,重在客观事物的描述;后四句言情,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各章所写的具体内容看,各有侧重,少有雷同。
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写车制,第二章写驾车,第三章写兵器。诗人用今天的人倍感难懂的词语,描写战车、战马、兵器及装备的精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秦人威武,气魄宏大的出征场面,彰显了大秦王朝兵强马壮的盛况。
当然,在女子的心中,她的丈夫驾着战车,是多么的威武、英俊、儒雅。为国出战,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又是多么的荣耀的事情啊!言为心声,后四句则是对女子的心理进行描写,第一章中的“乱我心曲”,写女子的心理变化,事后当想他时,她的心充满了想象,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牵挂又向谁人诉说?第二章是“方何为期”,她思念自己的夫君心切,急迫盼着自己的丈夫归来的真情,这种牵肠挂肚,今人读之感动至深;第三章是“载寝载兴”,层层递进,更进一步表明她对于自己丈夫的思念,辗转难眠,盼其归来的相思之情。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在相思的情感折磨中又满怀希望。
在章法结构上,此诗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法,即先写女子所见,后写女子所想。这样的用词,描写的方法既不雷同,又一气贯通。状物言情,各尽其妙。且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以客观现实的车马景物和主观感受的心灵渴望紧密相连,以强烈的对比细腻地传递着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新颖又震撼人心,使得全诗的语言结构井然有序又尽显文采。
古人常说:君子如玉,说的是男子的品德象玉一样。玉一般的男人,是既温文尔雅,又聪慧坚刚的。她在诗里写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自己的夫君,有玉一样高贵的品质;玉一样雍容自若的神采;玉一样豁达潇洒的风度;这不正是一个理想中成熟男人的风采。是每个女子心目中的理想伴侣,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潘安吧!
古代诗词作品的灵动性就在于它是作者灵魂深处性情的真实表露,本诗虽有盛大的军容,森严的兵阵,但最令人难忘的,千古不衰的却是这么一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肃穆森严的氛围中,环绕着一种浪漫的光环。那就是秦女子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惦念。诗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虽然在说思念,但表现更多的,则是对心上人的赞美之情。深厚真挚的儿女情爱中显现爱我家国的道义情怀,创造了意远景深的境界。
我们都知道,衡量诗词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就是诗词的境界。本诗的画面感很强,通过画面形象和思想情感的体现,使诗的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也许就是《秦风·小戎》之所以收载入《诗经》的主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