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这一部分内容和第一部分人性常识有很多互通的地方,作者在理论中穿插了自己的经历、名人的故事,因此也算好读。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师如果是园丁,需要为种子的唤醒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酝酿,为他们调配提供适合生长的适当的条件,等待种子自己破土而出,长出本应属于自己的理想模样。切记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代替种子成长。我们常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唤醒,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唤醒对知识、公正、自由、希望和爱的追求,唤醒丰富、改变和提升自我精神品质的需求、能力和习惯。
教育,就是“让生长”。用生长的眼光去衡量、判断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的立场就是学生的立场,但不意味着放弃教育者的责任被学生牵着走,教育者需要适时适时的介入,引导儿童去往改去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课堂上老师要退位,(我想老师就像教练,心中要有目标,新手司机跑偏了方向,教练要及时告知司机。)基于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长需要。在教育的世界里,学生的生命第一。
教育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悲悯的心态能让认安静下来,而教育就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有耐心才会从容。生命的成长不是线性的,永远前进的,它会前进、会后退会反复,难以捉摸。所以教育需要耐心,需要从容,教育者从容了,孩子才能从容生长,不要轻易打乱孩子的成长周期,不要急吼吼地逼迫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狂奔不止。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因而需要安静、耐心和从容的事业,做一位不紧不慢间把握生命成长节律的教师吧。回顾这一年来教一年级,急躁还是我的毛病,面对50多个孩子的时候,尤其在复习阶段总是缺一份从容和耐心,语文的学习其实也是个慢活,当下不认识的字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一定会认识的,抓好阅读这个牛鼻子,其它的静待花开吧。
教育帮助学生开掘幸福之源,构成这源泉的有五种东西:好奇、乐趣、方法、能力、习惯。常存好奇之心,才有求知的欲望。在学习知识时获得快乐,才会愿意学习。好的方法让学到的知识变成能力,形成好的习惯。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这自觉,是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明自我,知晓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潜势,有明晰的自我规划,也因此会变得从容、坦然和有气度。明他人,对他人的生命敏感、尊重和敬畏。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一定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尽人事,听天命。
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当的教育。不替孩子做你认为好的选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我觉得现在的父母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是会看到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的。
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宽大的教育就是要能容忍,有宽容之心。审慎是教育家精神,要把教育当成一项研究。温暖是有仁爱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