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七章 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第51节 教,是为了不教
但教师已经无需再"教"之时,学生已经进入了"生命自觉"的境界。它给我们带来五条启示:
第一条启示: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教育者的离开"和"教育的宗旨终止"做准备的
第二条启示教育存在三种境界,"教而不生长"、"教而生长"和"不教而生长"。
"不教而生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三条启示:教育者既要思考"教的时候,自己应该如何",同时也要考虑"不教的时候,学生会如何"。
最糟糕的是,因"教"而产生的效果,一旦进入到"不教"之时,就烟消云散,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第四条启示教育的目的和成效,可以归结为,"如何为了不教而教"。
当学生有了好奇心,自主去摸索、去探究的时候;当学生有了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时候;当学生有了方法,能够自主选择、运用和创造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当学生有了能力,得以自如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当学生有了习惯,不用教师催促,也无需自我刻意为之的时候,就可以不教了。
第五条启示:教师既要清楚"什么需要教",还要明白"什么可以不教"。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条教育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不教而剩",它是"不教而来的生长"。老师不教之后学生自己生长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东西,这是最珍贵的,也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