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发现之旅第一天,从圈层开启了,这个剖面图,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生活中处于什么状态。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处于防御层,处于起反应的状态。而当我们不断的在外面努力,怎么也不能把生活各方面都搞好,甚至在某个方面完全崩塌,没有路可以走时,我们会基于某一个姻缘,开启了不一样的路。
从向外抓取,到直面自己脆弱的感觉,在脆弱层里有我们的无价值,失败,不配得,被排除,心碎各种人类的核心体验。
当我们不对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起反应,直面自己的脆弱,去体验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让他慢慢消融。
就进入到平和,宁静,智慧,天赋的本质层,来到我们元初的生命。
在生命的第一阶段,我们会不断的在防御层,面子层努力,不断的趋乐避苦,而来参加这个工作坊的,就是在第一阶段,没有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而且好像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搞不好好,于是来到了第二阶段。
生命第二阶段不再往外求,而是透过外面的事情,外面的人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去看到自己生而为人的脆弱,看到这个人类的体验,而不是抗争,挣扎。
很多刚来学习,体验不够多的学员会从头脑去分析,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孩子就好了,怎么可能只需要成长自己 。
在不断的质疑却不怀疑的时候,每一次来复训,每一次体验,都会发现真的是自己安了,孩子就不做出刺激自己的事情。
有学员分享,以前女儿哭的时候,自己因为心不安,会去责备,说教孩子,没想到孩子告诉妈妈,我哭完就没事了,你的说教和指责才真让我难受。
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受苦,不断的想做些什么,发现,妈妈越尽职尽责,孩子越问题百出。孩子和妈妈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自己,犯错是成长的机会。
下午抽焦点,很开心我成为了负焦点,我在代表那个从小哥哥弟弟可以到处跑,而妈妈把自己打扮得小公主一样,不能把新衣服弄脏,只能坐在小板凳上面,尽管那个小女孩她完全有力量,自己站起来,离开小板凳,为了让妈妈不嫌弃自己,从下午到晚上一直坐在小板凳上。
这份3岁多的儿时记忆,一直积压在心里,这个身体的记忆一直都在,那个害怕嫌弃,害怕不被爱的信念,哪怕我们现在成年了,结婚了,在婚姻中依然用同样的模式。
在关系中,要不然打,要不然逃,要不然指责埋怨,要不然退缩不理老公,让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多的埋怨堆积在心里,互相防备,互相有一堵墙。
这个无力,不被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没有爱她,自己也没有看到他,也在不断的嫌弃,想要推开他。
而我小时候的身体记忆,也是每天想跟到大哥哥,大姐姐后面玩,哪怕被欺负了,也不敢告诉爸妈,为了不被大哥哥们抛弃,嫌弃,会不断的去讨好,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今天那份依赖,那份讨好依然是我常用的模式,因为害怕,因为恐惧,会做很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让我不敢真实的表达。
也基于自己的需要而付出,为了重要性而付出,让我经常会付出没有被认可时会抱怨。心生怨气。
在关系中,除了讨好看起来让我感觉安全的人,就是推开让我感觉害怕,不舒服的人,在旧有的模式里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把觉察带进来,不再那么的为讨好别人而付出,尝试着放下这些信念,去靠近看起来不那么友善的人,打开的心从来不害怕伤害
每一次身体的感觉复苏,就会想要抓住那个故事不放,好让自己不触碰自己那个难受的感觉。
而来这里 ,我们就是来学习如何打开心,如何卸下防御,不再操控和失控里受苦。就是透过生活中刺激性的事件,去看到问题下面的驱动力。越逃避,越受苦,问题也越严重。越诚实面对自己的伤痛,生命越来越顺利。
——6.13号志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