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时间到了1999年,本期校报让我走近了学校的另外一位大师——鲁迅研究专家闵抗生老师。
静读才可深思。认真阅读闵老师的《好学深思》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很大,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似乎才与本文有缘。
闵老师在文章中介绍了钱钟书年轻时候立下宏远: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嗜书成癖,像酒徒嗜酒那样,“不可一日无此君”,我想到徐则臣先生在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野蛮读书方法,从字母A读到字母Z,也许他是得到过闵老师的教诲,学习钱钟书先生的读书方法。
闵老师是公认的“名师”,徐则臣则是有名的“高徒”,他们可称得上是“名师”与“高徒”的关系。我们的“名师”很多,为什么徐则臣成了“高徒”。说明名师指导仅是一个方面,那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悟性,才是成为“高徒”的关键。当然普通人通过努力,是可以做的好一点,这是肯定的。
闵老师最后谆谆告诫大学生,应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由此我想到沈津的故事。1959年10月,还是初中生的沈津,被召进上图做临时工。他的勤奋好学,引起了上图领导的关注。第二年三月,沈津幸运地成了上图馆长、目录版本家顾廷龙先生的学生,开始了“一对一”的传帮带。上世纪七十年代,顾老把他带到自己的办公室,让他坐在对面的一张办公桌前。这样,他面对面在顾老身边工作多年,耳提面命,亲聆教益。每天,顾老会开一书单,让沈津去书库查找,找到后叫沈津先看看,说说此书的概要,然后顾老就该书的版本、内容等,作一些提示,告诉他可按什么线索去查,找哪些工具书或参考书。如此年复一年,对各种工具书均能运用自如,更学会鉴别何谓抄本、校本和稿本了。顾老有时会拿起一件清代学者的手札,告诉沈津这字写得如何,这一点这一画有破绽,不是本人所写,是后人仿的。藏书家或学者在题跋时,常常打好腹稿,一气呵成,笔墨连贯自然。由此,顾老要他每天练字一小时,兴致来了,顾老还会拿起笔,临几行字给他作示范,他看顾老如何运笔,默记于心,之后遍临《孟法师碑》《倪宽赞》等。耳闻目染,心追手摹,已成著名目录版本学家的沈津先生,现在也常获书法展览方的邀请,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
我的老师萧兵教授也没有大学学历,每次填报职称的表格都填写“自学”。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榜样。他没有读过大学,却获批教授。皆是源于他们的好学深思。基础差,不要紧,只要坚持学习,坚持好学深思,一定会学有所成。
本期校报其他内容都是当时的档案记录,一般读者现在去阅读意义不大,不再去一一介绍。
我编的第35期报纸,时间定格在1999年4月10日,1999年第4期,校报出版总期数达到159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