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岁月以生命

作者: 壬十四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23:16 被阅读10次
    给岁月以生命

    一直说要写作,但每次都写不了几天就中断了,想来自己还没有养成用文字跟自己对话的习惯吧。这次又要开始写了,也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

    生病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失去了很多。现在感觉自己已经处在了自出生以来的人生最低谷,以后还会不会有更低的低谷不好说,总之希望自己现在就能够触底反弹吧。有时候都不太敢去畅想未来,想想自己这样孱弱的身体到底还能干什么呢?

    当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总是望着窗外的天空胡思乱想,想未来,想过去,想想自己何以至此。以前的自己最讨厌躺在床上,也最讨厌睡懒觉,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却不得不久卧在床,经常因无所事事而沉沉睡去,也时常在不知白夜中惊醒。莫非这就是佛曰的“一饮一啄”?我也只能这样想了。

    奶奶是在我生病这段期间去世的,享年89岁,离90岁还差没几天。在她去世的前几天夜里,她已经很久都不会说话的嘴里开始呼唤我大爷,我父亲还有我姑姑的名字,我一度曾以为这是奶奶的身体开始好转的表现,但没想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

    依然清晰记得那天满堂缟素,横陈大堂的红色棺木。我站在大堂门口内侧,眼里饱含泪水。在一片肃穆中,棺木被合上,然后一条粗壮有力的臂膀握着一把黝黑的锤子不断地抡起,撞击着一颗颗泛着灰冷色光芒的钉子,发出沉闷而又响彻灵魂的声响。锤子抡高的那一刻动作变得很慢,仿佛时间就要搁浅;锤子落下的那一刻动作变得又很快,仿佛顷刻间就要匆匆从我们手中夺走一段岁月。我的脑袋开始变得空白,耳朵仿佛在自动隔绝那一声声的敲响,神思不自觉地开始飘荡。

    我还在小学的时候,放学后经常跑到奶奶那儿玩,听她讲千里迢迢去山西逃荒的故事,有时一讲就是一个下午。奶奶讲述的时候总是一股豁达的语气,以至于让我认为那是段虽然艰苦但依然值得期待的岁月。直到后来我学了那段历史,才在字里行间弥漫的沉重历史气息中看出了绝望二字。但即便是这样,奶奶和她的家人们也是选择了给岁月以希望,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向着渺茫的希望出发,最终度过劫难。那是独属于奶奶那一代人的记忆,涉过岁月便成了谈资,化为了财富。

    那段时光是我童年最为宝贵的记忆之一。

    敲击的声音还在继续。我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四岁那年爷爷去世这件事深深地烙印在我记忆的底层,历经时光褪成黑白却依然厚重。据家人后来回忆说,我在爷爷去世前几分钟就开始大哭大闹,家乡人普遍迷信地认为小孩子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当然家人说的这件事我自己毫无印象,我唯一深刻的是我开始重复地做一个梦。梦到一座青石黑瓦垒成的房子,我站在房子背后不远处,梦里有个声音不断地告诉我以后将魂归此处,每次我都是在夜里惶恐地醒来,眼角挂满泪水。

    那是我对死亡这件事最初的记忆或者说感悟,我至今也没想明白为何一个四岁的孩子会对死亡产生如此大的恐惧,以至于在本该充满彩色的童梦中砌下一座代表死亡的青石黑瓦房子。我连续做了十几天那个梦,之后就再也没做了,但从此性格变得有点忧郁。

    当敲击的最后一声落下,众人开始大哭,悲伤的气氛愈发浓厚。我突然认识到,原来,这就是一生,内心顿时更加悲痛和空落。我又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不是我第一次思考人生的意义,但直到这次才发现思考人生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意义,索性放空大脑不再思考。

    在《三体》中,当罗辑想为即将灭亡的人类留下点什么痕迹的时候,他想了想只能模仿古人类在石头上刻字了,于是他亲手为人类文明竖起了一块块纪念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儿我难受得不得了,不过后来也就释然了。从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层意义上来说人类已经做得够好了。对一个人来说,能够给岁月以生命,通俗点就是珍惜当下,把每一天过得精彩就很好了。

    写到这儿身体又开始有点不舒服了,但想了想起码还是享受了几十分钟的舒服,收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岁月以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p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