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焦点网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外科风云》折射出的医疗痛点能否被医改?

《外科风云》折射出的医疗痛点能否被医改?

作者: 常有才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10:36 被阅读22次

    一看就上瘾、向来不敢触碰电视剧的我近日却被医疗剧《外科风云》深深吸引,通宵追剧之余发现了医疗界的两大痛点,一是职称与技术,二是态度与交流。长文细说个人感受与看法观点,结合现实不知能否从中悟出医改之道?....


      职称与技术:论文不该是职称评定中的唯一前提
      在电视剧《外科风云》之中,女主角陆晨曦是全院或者说是他们当地首屈一指的技术能手,但是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职称评定下不来遭人微议。而那些拿了副高职称,却技术不到位的刘长河大夫等人虽然被质疑,但他们却依然会以自己发了多少论文、委员会评审鉴定通过为由进行反驳。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评职称的人与内行的人都知道,论文刊发媒介的级别、论文数量都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国家级、省级等级别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同,只要文章成型后要发到什么级别的刊物上,主要是看自己的渠道够不够多、舍不舍得花钱。现在的论文代写、论文代发也是随处可见,只要医生肯下血本肯出钱论文数量都不是问题,所以职称有没有水份除了要看论文数量与刊发的期刊杂志级别外,还应该重点看看这个大夫的出诊量与患者的评价。患者的评价与感受也是一个医生水准高和低的重要参考依据。
      态度与交流:化验单、药与病,患者需要医生的科普性解说
      剧中的陆晨曦大夫的确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她说的都是对病人有利的,是科学与医学上的常识,是对患者的病情有帮助的。与此相比,剧中庄恕大夫的解说可能更加易懂,更容易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但是现实中的医疗界往往就是极缺这种医者,而大多的医者都是不跟患者多说话、多解释的那种,由于态度与交流上的短板,患者极易对医生产生不满出现矛盾和争执。
      比如你拿着一张化验单去找大夫给你看,假若这张化验单上的结果大多都在正常值之内,可就是有那么一两项的值有向上向下高低不一的箭头提示,这时做为患者是不是很想知道这两项结果代表的意思。医生往往只跟你说:“没事,不要紧。”这种笼统敷衍的态度是不是没有那种科普性解说的态度更容易让人信服接受呢?

      在剧中凡是被陆晨曦大夫、庄恕大夫接诊的病人,病人或者病人家属都能够得到这两位大夫十分清晰、明确的病情、病理分析跟治疗解释,尤其是庄恕大夫还会用画小图、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来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做解说。这不仅让剧中之人明理更让观剧之人信服。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医生则很少,就算有的患者问:“我这一项的结果高说明了什么?这一项低暗示我哪里有损失伤?”,恐怕听到患者的质问与咨询有的大夫也会跟剧中刘长河等人一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管医生是解说不了还是不愿解说,做为患者却很需要这样的解说,尽管有的解说可能会吓到病人或家属但也应该进行解说。我想如果医生能解说到位、姿态压低,患者的脾气就不易被激怒惹恼,医闹也会少、医患关系也会变好。
      现实医改建议:医生常规的科普解说应被强制化!
      尽管我现在才看了20集,但总觉得不把剧中所折射的现代医界痛点说道出来犹如鲠在喉、芒在背十分难受,再加上医疗改革是当下最热的话题,希望我们能从剧中折射出的现实问题一起反思、深思,看看能否在医改之路上提出建议?
      近些年,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分开逐渐落实,医院的医生开始以技术、服务为主,所以我们更应该强制要求在院医生重视自己的科普性解说工作。对于患者的化验结果异常之处,要主动给患者做好解说与科普工作,就算患者没有主动问,在院门诊与住院医生都要主动的解说给患者听。而对于病情的发展走势、用药种类、注意事项都要详尽说明,不能再以“看病数量与看病速度”为主,要向“患者的就医质量与恢复状况”上转变。

      为了打击医闹患者,经第三方机构查实后,无理取闹的患者应被标注予以长期警示;而那些有水份的职称与医生也应该在患者的差评声中被撤被降或者失业下岗。而山东如意新特大药房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笔者:“医药真的分开后,医者的诊疗技术与科普解说服务应被强化,患者的就医过程感受与医后评价方面的话语权应被重视。只有这样,医才能成为更好的医者被患者尊敬!”(文/常有才)
    本文首发至《北京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科风云》折射出的医疗痛点能否被医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rm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