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帚禅师有一首写菊的禅诗:“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後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这首诗的意思是菊花开在篱笆旁边 ,其他的花争奇斗妍,菊花却自有一段清香流溢。
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早春,院子里的迎春花忽如春风拂面般地次第开放。迎春花本是冬末至早春先花后叶,但因去年天高云淡的暖冬,竟在这样的春日早早在溪畔、花坛、墙隅枝条披垂,叶丛翠绿。
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云南的迎春花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名唤黄素馨。春天黄花满枝,夏秋绿叶舒展,冬天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满春意。
在云南,迎春花因适应性强被普遍栽种,经常被随意地插种在院子里的花坛里自然地生长,绽放与凋零。因其普通,在花香四季的春城,迎春花的开放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清晨不经意的望向窗外,那一簇簇倚墙而立的金黄,在晨曦中竟有一种难描的姿色,每一簇、每一朵花、每一叶花瓣都是一幅春天的景象。
远观着春意葱茏,枝条漫垂的风景,我觉得迎春花的别名黄素馨,此时更能代表其素雅清馨的风姿。一时竟联想起诵帚禅师的禅诗:“後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感觉此时的黄素馨与诗中的菊花一般,即使寂寞开无主,犹吐霜中一段香。黄素馨就这样畅然自在的盎然开放,没有一丝怨意,自尊地开出属于自己的颜色,在早春傲然而独立。
其实,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
唐代白居易《代迎春花召刘郎中》:“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这首诗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写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 此诗虽借花喻人,却也写出迎春花风姿的独特与不凡。
宋代韩琦《迎春花》:“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纤弱嫩绿的枝条攀附在栏杆上,“我”冒着严寒折下黄色的花朵。迎春花并不因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感到自满,它知道百花齐放才是春天。这样高节清丽的黄素馨,无不令人赞叹其黄花脆蔓的骄人风采。
这样清澈的早春,自推窗惊艳到院子里点缀春色的嫩黄后,竟看见迎春的金黄肆意盛放在路旁、墙角、花坛,这旺盛的生命力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炫目的美丽。迎春花如一条黄色的丝带一寸一寸爬到枝蔓上吐露着芬芳,它固守着自己的一束馨香,将春的气息弥漫于幽谧的香氛中,让人们从四面八方感受迎春花“悄然无意放奇葩,装点春前第一霞”在春风中漾起芳菲的灵动魅力。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