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一)
2015年春节前,我收拾行囊,从南方大都市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边陲小县城,带着些落寞,带着些感伤和不舍。父母的一再催促,让我下定了决心回到家乡,在大都市工作拿着饿不着富不了的工资,一晃就是一年,想想自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未成家未成业,工作的这几年,过年休假总会被家人催着相亲,七大姑八大姨热心介绍,一定要见一见他们从别人那儿介绍来的女孩。至于相亲我并不排斥,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其实少了爱的过程,所以心底总那么不自在。
至于我回家乡发展,消息不胫而走,消息很快传到亲戚朋友的耳朵里,过年的时候遇到亲朋就会问起,“你回来了”,“还是回家好,离家近”,“回来了赶紧解决婚姻大事”,亲戚们的议论纷纷,我只能是一一应着。但也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当着我父母的面得意洋洋的就说“咋了,混不下去了,回来了啊”,心中五味杂陈,我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何错之有,这方水土养育了我,我学成后回报这方土地何错之有。但毕竟是小地方,是非多人心杂,南墙根里扯闲话,舌头底下压死人,小地方的人情世故更复杂。我们家族兄弟姐妹较多,大学毕业后各奔东西,也只在过年时小聚,之后便是各忙各的,渐渐感情便也疏远了一些。
我们常说“鱼跃龙门”,对于西北边陲小城的我们来说,只有通过高考,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从而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在高中阶段一直被灌输的“三苦”精神,也即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供,以至于在这个教育落后的小城,有着出奇高的高考升学率,许许多多的学生从这里步入了高等学府,我也不例外,从这里走向了南方的大都市,第一次坐几十小时的火车,第一次感受到了热浪逼人的感觉,第一次看到了色彩缤纷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方言,各种各样的口味,我感觉到了不知所措,呆呆傻傻地学着别人,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是家乡,原来家乡就是熟悉的乡音,熟悉的饭菜和熟悉的环境。南方的热总让人不舒服,尤其晚上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的睡不住,即便难得睡着也会被一阵阵的热给闹醒,只能悄悄的下床去冲冲凉,把热气冲一冲。南方人的口味很淡,对于吃惯北方重口味的我来说,总会感觉寡淡一些,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样的环境,我也只能学着去适应。当然最要命的还是语言,对于粤语我只是在香港电影里听到过,面对他们叽里呱啦的聊天,我只能傻傻看着,甚至有时候他们早已忽略了我的存在,而我也渐渐习惯了被忽略。日子很快,半学期过去了,我渐渐熟悉了这一切,一个人出门不再怕迷路,一个人坐地铁也不再怕坐反等种种尴尬,也不再怕叽里呱啦的方言,而适应和熟悉这一切,我付出了十几斤肉的代价。
其实当我们独自去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付出的这一点点又何足挂齿呢,直到后来当我再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时才明白,精神的付出又何止是这十几斤所能代替的,之后的人生抉择又岂止是我们走向外面的世界所能预料到的。(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