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一位过去在大企业里工作的朋友聊天,聊到工作的结果。她说这些年,她所有的规划没有一个实现,以至于对规划失去了信心,所以在生活里随波逐流,很少思考,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慢慢有点丧失激情。
我是个规划感很强的人,我四年前的规划,四年之后全部实现。
我刚到北京的时候,那时候找不到工作,深受打击,深夜,我就压着天安门前的大街胡乱走。
立在某一处高楼下,望着那栋高楼说:三年之后,我一定要有我自己的书,我一定要进入行业最顶尖的公司担任管理岗位,我一定要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节目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态度,我一定要有xx的收入存款。
这些三年之后我全部都实现了。虽然过程非常艰难,虽然自己隐忍的东西很多,但是最终发力迅猛,还是实现了所有的预期,工作第三年的时候,进入行业最顶尖的公司,出版自己的新书,去权威的节目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靠品牌公关的技能做了自己的公司,实现了自己的收入预期。
即便今天我虽然仍然在遇到困难,虽然仍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仍然有个性和思维给我带来的麻烦,但是我一点都不担心解决不了,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经营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我相信我规划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我在做读者咨询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那么肯定?
我回想起我的发展过程,核心的一点在于:我愿意为实现目标而积累学习。
比如说很多人看到我出版新书,会质疑你为什么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这么低可以出版新书?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我在互联网的读书频道工作两年,我当时掌控全国一半以上出版社文化公司的新书在平台的宣传工作。我同很多圈内的出版公司,文化公司,宣传公司的同事都有非常深入的业务对接,行业人脉基础。
比如说,很多人看到我的新书可以得到很多媒体的曝光支持,电视剧的宣传联动。那是因为我在互联网的视频公司做了两年的品牌公关,掌控全国所有核心媒体口径的宣传媒体,各大综艺,卫视的节目公关工作。
我一直很同意一句话:如果你想做什么,你就必须付出时间去学习什么,你要了解一件事情背后的基本逻辑和操作方法,如果永远站在行业外,是不可能了解行业内部的事情的。
所以,我和很多作者不同。我未必是一个合格的内容生产者,我更多的是一个致力于传播的品牌策略者。
除此之外,我发现我能实现目标还有一个方法:一年只核心地做一件事情。
比如,2014年,我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研究找工作,最终把这项搜索信息,研究行业的技能彻底掌握。进入非常理想的公司新浪微博。
2015年,我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学习互联网营销知识,积累行业人脉。
2016年,我顺利跳槽进入互联网视频产业,了解视频产业的公关营销工作。我核心花了一年的时间实现日更文章,在各大平台讲课获取一定流量和知名度。
2017年,进入到行业最顶尖的视频公司。靠我之前积累的品牌公关的知识,低调做项目实现收入预期。大精力都在成功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新书,搞宣传。
你可能会有很多目标,但是一年只要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蜕变。
去年,我也有做的不是很满意的地方,比如公司的业务我一直不满意,我觉得做的很多品牌项目远离了我钟爱的互联网,还是放不开手脚去做,感觉是在消耗的我已有知识,而非增进我的专业技能,这点上,我一直都非常纠结和惶恐,甚至是自我怀疑,造成了一定不好的焦虑心态。
也因此缺乏和外界的交流,走了不少的弯路。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很多问题,出在做这件事情的源头,也就是目标的设定层面。当我们的目标过于浅薄的时候,即便我们实现了目标也很难有下一步的承接,做出真正有成就感,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的目标就是出一本书的话,那么出版之后你就实现了,可能会开心几天,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此,你不会获得行业的认可,不会获得这正专业人士的认可,大众的认可,因为行业是商业,比拼的是销量和知名度。如果你的销量上不去,那么这件自high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
再比如说,你进入到行业最顶尖的公司,如果你只以进去为目标,那么进去后就实现了,会开心几天,但是,你没有后续技能学习,人脉积累的目标做承接,仅仅是进入这样的公司除了能够享受光环,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所以设定深度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的目标设定不好,你很可能目标浅薄,即便实现了也只是徒增自大,无法实现深刻的价值。所以深度目标的设定显得极为关键。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只管去做》
这里面有几点我觉得非常好用的目标设定方法,分享给大家。
1 设定目标的步骤:愿景,平衡人生九宫格,清晰的SMART目标,项目管理计划法,每日4d工作法。
2 愿景:找一个舒适的环境,正式地写下你希望未来五年你最终要成为的样子,不要条条框框(比如,每天健身,有xx存款),要有具体的情景,不要写太多感受(比如,应该有人爱我,我很幸福)。
正确的写法比如:我要开着自己xx牌子的跑车带着我的父母在美国的海岸公路上。
(这点我也是用过的,我之前换工作的时候,经常想象自己站在一个超级豪华的大厦里,每天踩着高跟鞋,拎着名牌包。后来我进入到了搜狐视频,搜狐视频的媒体大厦非常豪华,某一刻我走在十几层的落地窗前,就觉得自己居然莫名实现了当初的幻想)
3 平衡人生的九宫格。九宫格里分别是:学习成长,体验突破,休闲娱乐,工作事业,家庭生活,身体健康,财务理财,人际社群。
image在纸上画出这样的九宫格,中间空白的格子里填上今年的主旋律,比如是蜕变的一年,制造现金流的一年,休息的一年等等。九宫格内分别填好上述的内容。在每一个格子内写上自己的目标和愿景。最好一个格子内只写一个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有利于我们能够平衡自己的目标和生活。
我在2017年过的非常慌张紧张的核心原因在于我列的目标实在太多了,缺少必要的消费目标和娱乐目标,以至于自己在陷入到工作的焦虑期后,不知道如何从其他角度调节自己。
所以设置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目标,一定的娱乐目标,一定的健康事业目标。但是每一种分类里的目标不宜过多,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恐惧之中。
4 smart原则。目标一定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真实的(realistic)时间期限的(time_limit)。
具体举个例子,比如你在事业这一栏的目标写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那么这个目标就是没有任何意义,很难实现的,因为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好的工作是什么。
你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目标都是非常具体的。比如找一份好的工作,可以具体成如下语句:我要在xx时间内找到一份在xx行业xx领域xx类型的公司里的xx岗位。这份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具体的薪资是xxx。只有你的目标设定的非常明确,非常具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实现过程中,排除那些不必要的诱惑和选项。
拿我个人而言,我一旦确定要去视频公司做品牌公关的业务,我就会集中大量的精力,研究这个行业里顶尖的公司,以及他们的分工岗位,吸纳相关的人脉资源,学习相关的知识,研究如何才能够进入到这样的公司和企业中去。
而相反一些目标不明确的人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悲观自闭,觉得自己不行这件事情上。自然思维影响行动,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5 项目管理法。如果你不对你的目标进行有效地持续行动,那么目标永远都是空想。任你如何挣扎,都像是自我封闭一样没有任何进展。
所谓项目管理法,就是把你的目标当成项目,知道自己最终要靠它实现什么。习惯管理法,就是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时常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比如说一个人的目标是通过写书提升知名度,最后吸引自己的伯乐顺利进入理想的公司做更高级的岗位。那么他写书的目的其实是提升知名度和升职。这时候他做宣传的目的在于有契机去自我展示,而非和销量死磕。
他更应该侧重于如何能够表达自我在目标行业里的知识权威,吸引目标公司的管理者给自己新的工作机会。如果这时候作者每天都在和销量死磕,陪营销一起想办法,痛不欲生,那么就偏离了他自己当初的初衷。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销量也不好,他本人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说很多时候人们的失败不是因为目标设定错了,而是没有坚持住自己的初心。
项目管理法就是在告诉你时刻记住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没有目的的人很难做成一件事。习惯管理法,就是在督促你每天为这件事付出多少时间,做多少努力。
比如说,为了出版一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这就是习惯管理法。习惯是不可以被更改的,但是习惯可以替代。很多时候一件事情一旦僵化了,那么习惯也就变的机械,不具有任何意义,这时候就需要你用新的习惯去替代旧的习惯。比如说一个人每天写一篇文章,写了一年,写烦了。这时候他要怎么办呢?他可以三天写一篇文章,改成前两天去阅读相关书籍。
6 4d工作法:把一天的事务分成:计划去做,立即去做,尽量别做,授权去做。
计划去做的事情会有很多,但是选择重点立即去做,一些休闲娱乐项目非常想要去做,但是知道一旦做了会非常耽误事情,那么就选择尽量别做。
其中授权去做往往可以节约你的时间。这一点上我也有感触,尤其是公司招聘了新的员工之后更是如此。之前很多自己做的手忙脚乱的工作授权给其他人果然就有很大的不同。
希望你按照上述的方法好好设定一个有深度的新目标。不要怕麻烦,越害怕麻烦,懒惰就会带着你堕落到更深刻的落寞愚昧之中。新年新气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