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修炼,多说无益

作者: 奢米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0:33 被阅读30次

关于短篇小说集,回溯总结类作者感言。


写这篇的日子是1月6号,周六,阴雨。我的excel制订的发布日期是1月23号。今天24号了,延迟了一天发布,因为周一临时发布了一篇职场短篇小说。

我的每篇文章都是提前很早就完成的,最长3个月,最短3天。在写完后,我会保存着私密状态,中间修修改改。哪天突然读一段,觉得哪里断句、或者用词有更好的表达,就改一点。

为了保证日更、连载的能力,每天写,每天改,以保证每天发。

《完美顾问》职场类悬念短篇小说集就是这样诞生、发布的。【短篇小说集】总目录   文集链接连载阅读


1、创作起因

最早在豆瓣连载发布一个科幻小说,因为当时只认识豆瓣。连载审核通过,我就开始写作。按照自己在上面填写的计划,每章至少发布2k,双周发布一章。起初几章,真就写得这么慢,还觉的写了不少。

豆瓣的编辑界面是没有作者自己的书籍工程。我曾经使用过比较专业的企业级文档编辑器,DITA架构,这种内容和样式分离的工具,只要给相应的文字打上样式标签,就可以在配套发布平台发布成任意格式,html、word、pdf等。同时,目录按级别自动生成,链接按标记自动生成,一本本文档管理有序。

我一边写作,一边寻找更合适的业余文学写作、存储平台。写到一半,发现了简书,解决了写作存储的问题,写作编辑页面也相对更大方。

工具安顿下来的我,加速写作。逐渐地开始提前更新,一周一更,三天一更,最后提前完成上架。第一个作品6万多字,就是我的一个练笔。重要的是建立好了一个写作环境、培养了连续写作、固定时间写作的习惯。

写完之后我也理解到,如果想让自己写出更生动的情节,我需要去学习一些曲折的、极致的经典。凭自己的兴趣,我开始重读一套我喜欢的惊悚文学作品。重读。

这一次的阅读,我拿起铅笔,翻开一篇选定的小说后,边读边圈,圈了什么?人物姓名、身份、外貌特征词、特殊动作词、奇怪的举动、道具、转折句、有趣的心理句子、特殊环境场地、眼神用词、说话之前的用词......

一篇篇小说下来,整套书选定的20多篇小说,被我圈的像爆米花,各处翻腾着我看到的有用的信息。

这些可能就是我写作时候忽略了,而作家成功的地方,是我有差异的地方。我也才仔细注意到,没有华丽的用词,依然可以有流畅、深刻的表达,不空洞。

我也不是只圈圈,读的过程中,在寻找差异的心态下,我对角色、故事发展也会更多疑问。虽然在揭示真相后,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细节,非常佩服之外,我却有了新的念头:

这些故事都那么少见,凶杀、警察、隐藏的凶手......好多篇都是这些角色,如果他的性别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如果他的身份不是一个吸血鬼,而是一个神仙,如果他没有抢银行,而是......去偷窃邻居了,如果主角不是讨厌别人而是喜欢,那么后面的情节还能这样发展吗......

我再从中选定了一些有趣的小说,开始了重新演绎之路,开始了自娱自乐的反向改造之路,于是构思出了这个短篇小说集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这就是根源。


2、写作时候,构思情节和磨练句子。

重新构思出与原版不同的故事,写作中认真细致地学习每个段落的变化、衔接,找出那些看似及其简单却又有表达力量的句子。

这个练习作品,我从这些故事受到了启发,找到了一个故事的起步点。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研读,我才对一个像样的作品、成熟的作品什么样,有了一些感受。

我认识到,我之所以现在有些东西写不出来,就是缺乏这样细致学习经典好书的积累。继续研读,继续记下每个好地方,画圈圈。

在不多的评论中,收获几个非常肯定的:

此文笔法精炼,通篇也无余赘,给了我一种小三体的既视感。(江湖日报评语)

写的很好。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的。(他亲大叔公

(升职)这篇还要比(出差)那篇好很多。心理和环境描写都很好,尤其是那种涉及现实和职场的,看似唠叨的话特别吸引,总之很喜欢,继续看。(曦怡Winyi

虽然文章(升职)有一些小的语句不是特别的完美,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篇文章的设计十分的精妙,环环相扣,读起来非常有层次感,几个转折也使我印象深刻,虽然看起来很突然,但其实每一处转折之前都已经隐隐的埋下了伏笔,看完第一遍,倒回去再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有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里这么写是为了给后面挖一个坑啊”的感觉。

文章整体构架非常清晰,节奏紧凑,没有多余的拖沓,整体的气氛也烘托的很好,语言流畅,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没有很随心的写哪算哪,特别贴近生活。一万多字没有过多的水文,很尽职尽责的将事情交代清晰,把人物刻画的很深刻,也为读者展现出职场的残酷性。  (丛铭

这些是增加文章“含金量”的评语,无比感激!


3、发布时间段,碰壁、寻找

完成作品后,在发布时间,采用了分篇和整篇结合的方式。

为什么分篇:一个1万+字的短篇,在手机阅读下的体验并不很让人很耐心,下滑太多次。从写作角度,也是一部分一部分慢慢修改发布,2k左右的阅读量对读者也适合,那么每次发布2k左右形成每天的阅读,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为什么还发整篇:独立单篇是投入悬疑、职场、短篇这样的专题,他们只收完整篇章,不收连载。

现在短篇小说以“书”的模式来写的趋势下,一个短篇小说集10万字+很常见。网络发布平台以“书籍”的样貌连贯推出,可以“连载”发布,每章2、3k。最终是形成作者的一个分卷分章完整的作品,每个短篇是一卷,其下包含几章。短篇集是一种连载的细分类型。

可惜这在简书是不行的,没有短篇连载,连载专题在收了40多个分篇后,12月25号起突然拒稿。短篇小说专题是一直不收分篇连载,只要一篇完整的。

于是,短篇小说集的连载只能在其他平台分篇连载发布。在简书,我就只是自己发布后,投几个比较自由的专题。每周投一篇完整的小说给相关专题。

投首页也遭遇过几次拒稿,有一次和她发给你的123456一对比,哪条也没触犯。单说质量的话,你和编委沟通几句,她都不理睬你,我也不知道哪里不好。现在对拒稿我都听之任之,不浪费时间。

不得不说,专题审核是简书的双刃剑。

在后期,确实尝试着去其他网络平台写作、参加征文比赛,目的主要是认识不同平台的风格、手机客户端的体验,算是增长圈子经验。

简书微信群中不乏相互发链接、有空就去看的简单交流。但是,也有不了解却抨击某作者,让他厚道点就像踩了他尾巴一样叫嚣——轮不到别人教做人你也配......有本事你去官方告之类的。群管只是和稀泥,让谁都不要说了,但嚣张的人会把话叫到最后一句。这样毫无主张的社群,不如退出。

我这样普通的作者,该怎样继续写下去?简书能不能和自己很契合?各具个性、要求的简书专题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推荐作用?专题社群用来做什么呢?


4、继续写自己的

正在第三部连载小说的写作中,最近一边写一边改大纲。

这一次,不管写得有多烂,我只想坚持着能写地长久一些,在大量的文字练习后,锻炼怎样把故事情节设计到极致。

努力吧,带着很多疑问。


感谢喜欢💝💗💖💟。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68天」

相关文章

  • 悄悄修炼,多说无益

    关于短篇小说集,回溯总结类作者感言。 写这篇的日子是1月6号,周六,阴雨。我的excel制订的发布日期是1月23号...

  • 无标题文章

    多说无益

  • 【早起日记18】多说无益

    多说无益,忙工作。

  • 2017-06-03

    多说无益 just do it!

  • 无聊的大年初一

    心情如题,多说无益……

  • 2019-05-02

    多说无益,有图有真相

  • 有些东西 多说无益 大家都烦

  • 2021-11-25

    多说无益,菜是事实。多看书

  • 多说无益

    毕业后两年 没有一份算是稳定的工作 没有一份真挚的情感 在所谓的朋友之间 拥有了的总是在隐晦秀着自己所谓的优越感 ...

  • 多说无益

    工作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整天吧啦吧啦夸夸其谈,将一说成十,将无说成有,一到真刀真枪的做事,就吭哧吭哧半天憋不出个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悄悄修炼,多说无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cy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