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系统的陈年往事

作者: 江欲行 | 来源:发表于2014-12-09 10:24 被阅读330次
    文/江欲行(jiqingwu@gmail.com)
    

    Basic、硬盘和软盘

    我大学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Basic,当时这门语言就处于被淘汰的状态了。Basic没有函数的概念,只有GOTO。在解释器里,写每行代码的时候还要在前面加上行号,写完输入一个RUN,回车,就运行了。应该是老师教得不好,学完这门课后,变量、顺序、分支、循环什么的,我一点也没概念。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只找到一张QBasic的截图

    因为第一次接触电脑,当时还闹了个笑话。总是听老师说硬盘软盘的,我不知道所指为何物。老师发给我们两张软盘。一张5.25英寸的大软盘,一张3.5英寸的小软盘。因为大软盘是纸外壳,比较软,我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软盘。小软盘是硬塑料外壳,比较硬,我就认为这是硬盘了。直到学了《微机原理》,我才恍然大悟。

    3.5英寸软盘和5.25英寸软盘

    Dos和UCDos

    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差,虽然当时win98已经开始发行,但机房里还都是486电脑,装着DOS系统。我对DOS系统倒是很感兴趣,通过敲命令操作文件,感觉很牛逼。

    听说UCDOS可以输入中文,我就进了UCDOS,用拼音在那个蓝底白字的EDIT程序里打字。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了方方正正的宋体,那个兴奋啊!还把自己敲的文章保存在软盘里。结果软盘太容易坏了,抽插几次就读不出数据了。

    UCDos

    我还在UCDos里面玩WPS,在Dos环境下,WPS还不是所见即所得,还需要在正文中加一些标记。

    UCDos下的WPS

    我还有玩那100多K的超级玛丽,有时也通过命令行进入win3.1去看看,只是没多大功夫就死机了。

    基于dos的win3.1

    五笔输入法

    当时的拼音输入法还不够智能,五笔输入法正流行,同学们被那些五笔口诀搞得晕头转向。

    我不喜欢背东西,琢磨了一下码表,发现了规律:五笔就是以横、竖、撇、点、折为首笔画区分字的组成部分(叫做字根),绑定到不同的键位上。规律很简单,GFDSA是横开头的字根,HJKLM是竖开头的字根,TREWQ是撇开头的字根,YUIOP是点开头的字根,NBVCX是折开头的字根,每组键位上的字根可以说按一、二、三、四、特殊来分组。讲明白点,比如GFDSA上的字根,分别对应着一横的、两横的、三横的、四横的、特殊的。大致规律如此,还有一些特殊的字根,可以通过联想绑定到键上。

    知道了大致规律,我就对着课本上的内容玩拆字,等在心里拆得熟了,就去机房里试。用两节课算是把五笔学会了。

    虽然到现在我还知道怎么拆字,但一直没怎么用五笔。因为写文章时想着拆字,太影响思路了,还是拼音用起来自然。现在我用双拼,既快速又不影响思路。

    微机原理和C语言

    随后我们开了《微机原理》课,我才知道原来计算机的核心是那个机箱,里面有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鼠标、键盘都只是外设而已。我对微机原理很感兴趣,仔仔细细地读了两遍。有不懂的就去问那个湖南籍女老师,她大概没见过这么较真的学生,有点招架不住,看见我就跑。

    再之后我学了C语言,这才是让我很有收获的程序设计课。教程就是谭浩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老师是清华毕业的一位老教授,他说:“好好学吧,这里面的东西一辈子也学不完。”

    当时的IDE就是DOS下的Turbo C,蓝底黄字,没有语法高亮,没有智能补全,好像连自动缩进都没有,要手动Tab或者空格,更别说查找变量的定义和引用了,估计在这种环境下写个大程序要死人的。而同时代的开源社区,肯定在使用vim和Emacs了。在那个时代,开源界的开发环境应该是比微软高级的。(因为我当时对编程的高级特性没有见识,估计对Turbo C也不够了解)

    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

    这个时候,我发现可以把自己写的c程序编译生成exe,和dos系统下的命令一样,很有成就感,于是没事就去公共机房写程序。结果,后来上面来人对学校进行计算机水平抽测,我还得了第一名,其实当时只会冒泡排序。

    后来,我还是用过Dos系统。那是为了玩经典的Dos游戏,用虚拟机装过Dos。再后来,我发现了 DosBox 这个玩老游戏的好东西,就彻底抛开Dos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 这里 给我打赏,五分一毛也是对我的认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OS系统的陈年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dn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