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离世,我才知金庸老先生还在世上,惭愧至极,只关心小说却未关心作者。一直以为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离我们很远,原来作者还健在,此去经年,世上再无金庸。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金庸先生的十五部作品,我只读完五部。我的爷爷是老师,三零后的人,屋里顶上有好多老书,我经常背着爷爷偷偷地爬上顶上找书看。
其中有一天翻出了一本《天龙八部》,囫囵吞枣的看完段誉的那部分,意犹未尽,翻了好久也没找出《天龙八部》别的部分,难受了好几天,总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当时才上小学,只感觉自己身体也飘飘然,似乎也拥有了绝世武功。《笑傲江湖》也是糊里糊涂读完了。武侠小说还读过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都是因为情节有趣才看下去的,偷偷的瞒着家里,不让家长知道我看这些闲书。
初中的时候我读完了射雕三部曲,即使没看完金庸先生的全部小说,我也觉得金庸老先生写的甚是绝妙,看后好处多多。
印象最深的一对人物,就是郭靖和杨康,一个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却遭人唾骂,死于非命。为什么两个孩子的命运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少年时期的教育。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杨康和郭靖他们两个出身相似,然而少年时期父母的教育,老师和周围的环境大不相同,也就导致了郭靖和杨康的最终的命运不同。
郭靖的母亲李萍容貌一般,没有文化,但是正义感极强,不会为了小利息违背良心。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6岁的郭靖为保护朋友哲别,宁受鞭打也不出卖朋友,在哲别要把大金镯子作为答谢礼物,郭靖说,妈妈说的,需得帮助客人,不可要客人东西。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李萍见孩子鞭痕累累,心疼不已,但见哲别说孩子刚强侠义,便道:好孩子,为人该当如此。
成吉思汗以李萍性命威胁郭靖南征大宋时,也李萍以死示子,教育儿子不忘靖康之耻。
郭靖的老师江南七怪也是为人光明磊落,以身作则,不仅教郭靖武功,还一直教郭靖做人的道理。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杨康从小锦衣玉食,却成长为一个坏人。
他的母亲包惜弱的父亲是教书先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应该也不会差,容貌秀丽,性格温婉,比郭靖母亲的条件好多了,儿子最后却未成器。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包惜弱一直沉浸在失去丈夫悲痛的小世界中,从未关心杨康的学业和想法。杨康想得到母亲的关注也只能通过伤害动物让母亲救治的方式。
反而是养父完颜洪烈一直陪伴杨康最多,可以说是完颜洪烈一手带大的,价值观是养父带给他的。杨康从小认为自己是个金人,父亲金人,母亲宋人,为人处事当然以金人的角度出发,身边都是阿谀奉承的人。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不仅如此,他的老师丘处机还经常缺席。加上杨康聪明伶俐,不用怎么指点就学会了,每次只是匆匆教过武功就行走江湖去了。
18年来从未告诉过杨康的真相,18年后跳上来就让孩子认亲生父亲,孩子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指责孩子贪恋富贵,认贼作父,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正如他所说:加之我东西飘游,只顾锄奸杀贼,实是不曾在杨康身上花多少心血。
等到杨康长大成人大家又来责难他,这对于杨康这个孩子公平吗?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正是如此。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在中国社会,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大家都在攀比成绩。却从没想过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三观。好多家长认为品德问题可以慢慢来,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就行,多抓学习才是见效最快的。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知识教会我们怎样做事,品德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可以一时一事,但做人却必须一生一世。所以拥有良好的品德才是第一位。
孩子成绩可以一时不好,但他应该保持上进心;孩子成绩可以一时落后,但他应该有正义感。 对待孩子的教育,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德育是基础,智育是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只有对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教育。才不会让孩子的品行背道而驰。
杨康的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要再让杨康的悲剧再一次重演。
小小建议:孩子不要过早的读武侠小说。小孩子自控能力相对于大人差一点,读来容易上瘾,再大的时候再读也不迟,也更能体会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思想感情。武侠小说其实是写给大人的童话。小时候读只感觉情节有趣的紧,现在长大了读第二遍第三遍,每一遍都依旧精彩,体会却大不相同。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看孩子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