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说如果能够回到大学时代,他觉得自己最应该学好的就是对生活、工作、甚至对人生的规划能力!文章写得很好,作者的观点也很到位。
想想也的确如此,我们太多的人生活没有丝毫的规划,总是跟着感觉走,被动地跟着安排走,过着亦步亦趋、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的生活,被动的接受着一切!从来没想过主动的提前支配生活!其实规划生活或者说规划人生也是一门学问,并不是随随便便做的,就像我们很多人给自己的规划一样,比如:我要减肥!就完了,然后就迟迟的不开始!还有的只是详细一点,也是无法落实到行动上的,比如:我要减肥20斤……。然后也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无动于衷,因为能拖一天是一天,反正计划已经做了,开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把计划给忘了,要么就是一时地自责,感觉自己执行力真差,然后一切回归自然!
那为什么有些人制订了计划,却总是得不到落实的原因!但是有些人却可以一步步按着计划前进呢?
由于人的意志力都相差不多,所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计划本身的有效性。那怎样的计划才算有效呢?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叫做SMART原则。亦即「具体、可衡量、有可行性、有相关性、有时间期限」。
首先计划要具体,比如就拿“减肥20斤”来说,单纯的计划:我要减肥20斤!是不行的!因为他不具体。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这些都没有!另外就是可衡量,对于上面这个计划,需要先给自己买个体重秤,以一周为一个时间衡量单元,持续多少个周?每周完成多少减肥量,需要每周达到一定的减肥量!其次就是“可行性”,也即是这个计划本身是可行的,如果你的计划是制造一台永动机,那你就违背了可行性这条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是相关性和时间期限,自己的计划对自己来说要有意义,要关系到个人的追求与目标实现,还要有时间的期限!
所以,设计目标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个思维方式,亦即:规划-列出条件-找出方案-分解量化-反馈检查。
计划做出以后,需要我们列出要实现它,我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需要做到哪些,比如,要想跑步健身就必须早起,这个是完成的条件,然后要达到这些条件,会有怎样的困难,需要我们找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再把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天,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而很多人的生活和事业就像一头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单调乏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除了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沧桑外,却丝毫没有任何成长!
所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很重要,因为变化很快,所以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定过于长时间的规划,而且规划是可以随时反馈调整变化的,我们的目标和规划就像我们人生的一个个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完成生命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史蒂芬科威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一个习惯是“以终为始”,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要两次创造,首先要在我们的大脑里进行首次创造,然后再落实到行动中,就像我们要盖一栋大厦,首先就要把图纸做出来,再根据图纸建造!
另外,所有的计划最重要的都是走出第一步,先做起来再说,才能逐步的反馈和完善!这就有点类似于叶老师提出的项目管理,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第一步行动是什么?在《GTD》中,这一步行动最好能起到连锁反应,可以像开关一样讲将其他的行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另外就是,永远要记住的就是:下一步做什么?叶老师说,完成一件事的秘诀就是:永远的下一步!
网友评论